清明节回家和同学们,还有长辈们小聚了一下,心情挺沉重的。 同学们大多数都留在原籍,平均工资3500~4500,超过5000且有社保的,寥寥无几。五险一金?能有社保就是福报,那一金不要提。要知道他们并不是没读书,都是成绩不错的孩子,原生家庭也非家徒四壁,再次也是个普通职工家庭。 混得好点儿几个,大概有三人。一是我,二是我们班第一名小静,她曾也是全年级第一。高中去绵中深造了,高考680多分,现在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税后2.5万左右。据她说压力特别大,头发已半白,整体形象显得苍老,我劝她别这样干,身体遭不住。她说没办法,不这样干被裁员那才完蛋。 三是和我关系一直很铁的小萌,当年成绩不咋行,但家里有点关系,前两年进了国企,提了干,今年又成了科室经理,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再锻炼两年,30岁副处机会非常大。 同学小李是个清秀且聪慧的男孩儿,学生时代成天打游戏,打篮球,成绩也名列前茅,大学读的重本,但如今只是一名技术类型的派遣工。我曾给小萌说,你把他安排一下,好歹咱初中月考的时候,别人经常给我们看机读卡,也没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给我们复制粘贴,就冲这人情,咋也得管管。 小萌无奈的说:我给他讲过,我找我们老大专门要了一个名额,我都说的是我亲戚,并且该打招呼的都打了,面试就走个流程,进来就是直签。但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来面试……我也不想管了,不是看在同学份上,我吃饱了撑着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说话…… 长辈这边,据他们讲,亲戚朋友的大多数子女,目前都处于待业阶段,比例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待业三五年,还在考公考硕混日子的,都算是难得有点上进心的伙计。其余基本都是纯躺,还不能说,一说家里就吵的鸡飞狗跳。许多父母也拿出了毕生的人脉关系为其牵线搭桥,但子女不认,不愿意去上班,真是造孽啊…… 小萌拍拍我肩膀说,别想了,一天忧国忧民,这里没啥可玩的,我们还是进城吧。听说南门刚开了一家5D空间的火锅店,XX部门的主管说了几次要请我吃饭,咱去尝尝,你休息,我来开车。 Ecoupe的打火声虽不及V8发动机那么浑厚,但足够优雅,足够时尚,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游刃有余[赞]
“硬着头皮上”是克服绝大部分恐惧的终极方案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