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一次猛加关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会再一次重演吗?】 1930年

唐驳虎世界 2025-04-06 12:29:31

【美国上一次猛加关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会再一次重演吗?】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个名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的法案。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贸易保护主义尝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次经济实验——它不仅把全球经济拖入深渊,还间接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今天,当特朗普挥舞着“美国优先”的大旗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我们不得不问:历史真的会重演吗? 1929年10月,华尔街迎来了那个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道琼斯指数暴跌,标志着美国经济泡沫破裂。 刚刚上台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本该成为救世主,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在竞选期间,胡佛曾向选民承诺:“让每个美国家庭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车库里有两辆车。”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经济,胡佛听信了来自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众议员威利斯·霍利的建议,决定用提高进口关税的方式刺激本土产业复苏。 这套理论听起来很美好:外国货进不来,本国产品自然就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农民可以高价卖粮,工厂也能重新开工。但问题是,经济学从来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正式生效,超过2万种商品的税率被提升至60%以上。结果如何?   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暴跌到1933年的15亿,而出口更惨,从54亿跌到21亿。 全球贸易量缩水了整整三分之二,列强们纷纷采取报复措施,整个世界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面对美国的单边行动,其他国家迅速展开反击。加拿大率先宣布对美国鸡蛋征收30%的关税,法国则把汽车关税提高了三倍,德国甚至开始推行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英国和法国拥有大量殖民地,于是干脆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分别推出了“帝国特惠制”和“法郎区”,完全切断了与美国的正常贸易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微妙的角色。一方面,它既是灾难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又从中渔翁得利。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苏联虽然崛起但始终未能撼动美国霸权地位。 冷战格局下的全球化秩序,实际上是建立在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1930年代那场关税风暴所奠定的基础。   95年后,历史似乎正在重演。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本质上与当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如出一辙:都是打着“保护本土产业”的幌子,实则希望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然而,时代已经不同了。21世纪的全球经济体系远比上世纪30年代复杂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特朗普执意要与中国“脱钩断链”,那么等待他的可能不仅仅是短暂的经济阵痛,还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地缘政治危机。   回顾1930年的那次骚操作,我们可以看到,一场看似普通的贸易争端竟然能够演变成席卷全球的大灾难。   然而相比于90多年前,现在的美国丧失了大部分的重工业基础,变成一个依赖印刷美元发行美债维持的消费性国家。换句话说,如果特朗普继续沿着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那么他面临的并不是一场轻松取胜的贸易战,而是一场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全面对抗。

0 阅读:101
唐驳虎世界

唐驳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