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湖上花海那天,选择了个礼拜二,意在避开双休日的拥挤。到达湖上花海的时间,上午整

扬州大兔子 2025-04-06 15:36:48

去湖上花海那天,选择了个礼拜二,意在避开双休日的拥挤。到达湖上花海的时间,上午整九点,刚刚开门时,意在避开高峰时段的拥堵。 花海很大花很高。进门,先被右侧招摇的二月兰吸引。虽然这里的二月兰与扬州的二月兰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与明晃晃的油菜花比邻,二月兰的紫色,仿佛妖娆了许多。 与油菜花平行运动着的,是汪曾祺小学的学生们。他们的春游,来到了湖上花海。一位美女导游,跟随孩子们的脚步,给他们讲述花海所在位置的前世今生、讲述油菜花的经济作用、讲述旧貌变新颜的高邮以及汪曾祺。 我们这支十几人的队伍,被一条小沟对面的赏花塔迷住,脚步不由自主地向那边移动。走上不大的桥,站定看水里的两座风车。“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啦,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电影《柳堡的故事》里,这首“九九艳阳天”明快动人。作者借助风车的转动,表现了战争年代青年男女因为爱情而激动的心。 登上观赏塔,居高临下地看湖上花海的全方位美景。孔夫子“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的名言,在这里一样适用。在无人机出现之前,想拍出大片,登高必不可少。除了看花海,还看到刚刚同行的孩子们,已经到了小火车站,排队等候上车。 走下观赏塔,走往小火车站。这段距离不长,很快走到。孩子们没有一个上车。估计这段时间车子要么没有全部调过来,或者都开走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顺着管理者用钢管分割出的路径,弯弯曲曲地往里走。走在路上时,没觉得孩子们多。此刻排队,却发现孩子们占据了前排好几排位置。两辆车够吗?我们笑着讨论。如果够了,我们要等到第三辆车过来。如果不够,还得等。 走进队伍深处。哈哈,除了孩子们,还有一群老人家。不过,他们不是带了明丽丝巾,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的大妈们,而是某养老院居住的一群人。准确地说,他们是一群基本上失能的老人,一个个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推到这里“春游”。 推着轮椅的中年人,全部身穿红色标志性马甲。老人们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所有的喜乐悲哀,都已经被岁月消磨了,点点滴滴都没了。对于来油菜花海赏花,说不清是不是开心。曾经为生计所迫,没少栽种过这种植物吧。 等候小火车的人群中,最前面是如同九、十点钟这个时段,生机勃勃的孩子们。中间,是轮椅队伍。人数虽然不算太多,占地面积不少。我们静静地排在后面,想象着我们的晚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队伍后面的我们,即便没有到“轮椅伺候”的年龄,感觉上好像也距离不远了。 心中忽然生出些许的落寞。他们这个年纪的老人,每家至有三四个孩子。按照传统观念,住养老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这次养老院集体观赏油菜花的行动,他们真的发自内心喜欢吗?他们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心理活动。 车子到了。最前面的孩子,鱼贯上车。接连的两辆车,迅速被孩子们坐满。眼看着车子启动,在花径里蜿蜒前行。真美。老人们排到了最前面。由于设计者在设计隔栏时,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像这样轮椅队伍理应从绿色通道优先出发。现在,只能在狭窄的通道里,慢慢转弯拐角地前进。 新一辆小火车还没到。养老院工作人员按照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导,推着老人们先一步到栏杆外面,让颤巍巍的老人们坐到等候的椅子上,收掉轮椅。想象着他们上下小火车的艰难,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能想到的是,看油菜花或许不是老人们的愿望,坐一次小火车却可能是。 我们的后面,压了很多游客。排队的人群,已经超出了Z字形的栏杆。又一辆小火车遥遥过来。工作人员说,后面的游客先上。老人们调了专车马上过来。 穿过等候的老人与养老院工作人员,我们上了车。车子启动时,回看了一眼。果然,一辆没那么长的观光车已经到达指定区域。 “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分明触起童时景,只有髭须换老苍。”清代这位名叫陈衍的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老人赏菜花的心态。 花儿正好。我们的车子,沉浸在浓郁的芳香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今天的菜花地,我们如果要寻一位儿童,也是“无处寻”!

0 阅读:0
扬州大兔子

扬州大兔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