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周恩来介绍了一位才女做老舍的秘书,不久两人偷偷的同居了。老舍的妻子和3个孩子闻讯赶来,才女退出。但老舍始终不死心,几十年后,才女的一番话应验,老舍投湖自尽了。 1999年,病榻上的赵清阁老人望着窗外的灯火,双手紧握那个伴随她大半生的木盒,眼神中满是不舍。这个木盒里,装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当她最后下定决心,颤抖着将盒子交给保姆吴妈时,她的声音几乎听不见:"烧了它吧..." 吴妈一脸惊讶。她知道这个木盒对赵清阁的重要性。那一年住所发生火灾,赵清阁不是先逃生,而是抢救这个木盒;多年卧病在床,这个木盒始终陪伴在她枕边。为何此刻要将它烧掉? 时光倒流到60年前,一个叫赵清阁的15岁少女,为了逃避继母精心安排的包办婚姻,靠着外祖母偷偷资助的四枚银元,毅然决然离家出走。这个倔强的女孩,从此白天打散工换取一日三餐,晚上则坚持读书写作。命运给了她苦难,也给了她才华。 16岁时,赵清阁开始发表文章,渐渐成为多家报刊的主笔。1938年,24岁的赵清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主编《弹花》杂志,这本刊物的名字寓意深远:抗战子弹必将开出胜利之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小有名气的作家老舍被她的才华和坚韧所吸引,成为《弹花》的主要撰稿人。 两个才华横溢的灵魂在战争年代相遇,注定会擦出特别的火花。他们的相识源于共同的抗战理想,却慢慢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情感。老舍欣赏赵清阁"瘦弱却勇敢"的特质,而赵清阁也被老舍的才情所打动。 后来,战事紧张,二人先后辗转到重庆。在那座山城里,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他们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创作搭档。老舍擅长剧本结构,赵清阁精通人物对话,二人联手创作了《桃李春风》《王老虎》等抗战题材话剧,在全国引起轰动,双双成为文艺界的闪亮明星。 然而,1943年的一天,命运给这段感情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从遥远的北平穿越战火,千里迢迢来到重庆寻夫。当胡絜青带着三个孤儿般的孩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无论是老舍还是赵清阁,都明白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抉择。 老舍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中,长达二十多天都没能做出决定。而赵清阁,这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强大的女子,在等待了二十多天后,替老舍做出了选择。她默默收拾行装,像当年离开家乡一样,孑然一身离开了重庆。 当赵清阁离开重庆后,她将心中的痛苦倾注于笔端,创作了小说《落叶无限愁》。故事讲述了一位未婚才女爱上已婚中年教授的情感纠葛。小说中,才女留给教授的一段话后来被视为命运的预言:"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 这段话,老舍当时并未读懂其中深意。他以为赵清阁还在为重庆一别而怨恨自己没有挽留。实际上,这是赵清阁看清现实后的无奈表达——在那个时代,他们之间的爱情永远无法得到圆满。 抗战胜利后,赵清阁在上海定居,将全部精力投入事业中。没想到有一天,老舍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真情告白:"我不想再逃避了,我爱的是你!"他提出要带赵清阁私奔,去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共度余生。 赵清阁听后内心五味杂陈。她爱老舍,但更清楚这种爱的代价。1946年,老舍受邀到美国讲学,他多次写信给赵清阁,提出在马尼拉购置房产,希望她能去国外与他团聚。信中描绘了两人远离尘嚣,一起著书作画的美好生活。 经过深思熟虑,赵清阁还是以"留恋故土"为由拒绝了老舍。为了让老舍彻底死心,她写了一封诀别信:"各据一城,永不相见"。这八个字如同刀剑,彻底隔断了他们的纽带。 然而老舍仍不死心,一直滞留国外,等待赵清阁改变主意。直到新中国成立,国家号召海外文人回国建设,赵清阁受组织安排,给老舍写了一封信。这封公事公办的信函,却又给了老舍重燃的希望。 回国后,老舍很快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和赵清阁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私人往来。老舍只能收敛情感,全身心投入创作,不敢有丝毫闪失。 谁知命运弄人,文革期间,老舍遭到残酷批斗。更令他心碎的是,妻子胡絜青向组织揭发了他当年的"婚外情",使他名誉扫地。亲人远离,朋友疏远,老舍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独。 1966年8月23日,经历无数次批斗后的老舍来到北京太平湖畔。从早晨一直坐到深夜,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最终,他选择了沉入湖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二十多年前赵清阁小说中的预言"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以这种方式成为了现实。 得知老舍自尽的消息,赵清阁两天两夜没有进食,不发一言。之后,她在家中为老舍设立了牌位,每天晨昏必上一柱香,逢老舍生忌必备其生前爱吃的菜肴,默读他的诗文。她的家中处处留存着老舍的痕迹:书桌上的酒泉砚台是他们相识第二年老舍送的礼物;墙上挂着他亲笔写的祝寿联:"清流叠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床头柜下还摆放着当年她在重庆患肺结核时,老舍送的小痰盂。
1938年,周恩来介绍了一位才女做老舍的秘书,不久两人偷偷的同居了。老舍的妻子和
熹然说历史
2025-04-06 23:22:07
0
阅读:1077
用户17xxx68
这副对联构思不错,嵌入人名,但不大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