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道士来到一家旅店里,懒洋洋地靠着椅子,眯着眼睛看着外面。这时,一个男子走进了旅店,道士拉着男子,拿出一个青瓷枕头,神秘兮兮地对男子说:“只要你枕着它睡就能建立功名”。 原来那道士人称平阳子,一日在道观中修炼,突然感知到自己需要了却一段尘缘。 于是便下山到了旅店,等待着他的有缘人。 不一会,一个骑着毛驴的穿着蓝色布衣的年轻人来到旅店,与店主打了招呼后准备去田间干活。 平阳子喊住年轻人:“年轻人哪里去?” 年轻人回过身:“下田干活去。” 平阳子站起身来到年轻人身旁:“啊呀,你这小伙子面相好,很富有。” 年轻人道:“我从懂事起就在田间劳作,怎么能说富有呢?” 平阳子道:“你年纪轻,身体好,还不富有么。” 年轻人叹息道:“唉,这有什么用,不如建功立业、飞黄腾达来得痛快。” 平阳子听罢道:“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年轻人听罢心想:反正整日在田间待着,今日不如就偷个闲,于是接过平阳子的枕头睡觉去了。 睡梦中,年轻看见自己回了家,他给母亲请安。 母亲道:“你怎么没去田间?” 年轻人将在旅店遇见平阳子的事说了,母亲道:“你贪睡,把驴也弄丢了。” 年轻人于是赶紧回到旅店去找驴,发现驴还好好在木桩旁拴着,可是旅店内没有了平阳子。 年轻人纳闷,牵着驴干活去了。 可是,从那天起,年轻人的运气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一年后,由于奇遇,他竟然娶了县太爷的女儿做妻子。从此他再也不用下田干活了,出门也有马车了,生活变得好了起来。 年轻人开始有时间读书,并且一心想努力考取功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轻人考中了进士,踏入了官场生活。 所谓大运当头事事顺,年轻人刚入官场的那几年,官运顺风顺水,很快就从知县做到了监察御史。 年轻人实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愿望,于是一心想为百姓谋福利。 他主动跟皇帝申请要去陕西开运河,在得到同意后,他带领着工人开辟了八十里的运河。 当地百姓感激他,给他雕刻了一个大大的石碑立在运河边上。 皇帝为了奖励他的政绩,将他调到京城当京兆尹。 放在一般人身上,这样应该就满足了。 但是年轻人觉得不够,此时正是戎狄交战之际,年轻人没有偷闲,而是再次跟皇帝申请要去边疆打仗。 皇帝应允后,年轻人告别妻子孩子披上戎装去了战场。 战场上,年轻人英勇无畏,独自斩杀七千敌军,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立了大功。 国家从此安宁,边塞人民感谢他,将他视若神明,为他建了更大的石碑。 皇帝再次给他升了官,将他当做心腹看待。 这种优待,引起了宰相的嫉妒。 宰相开始联合众人诋毁他,时间久了,皇帝偏听偏信,不再重视他,将他贬官,不再重用。 年轻人因此颓废了几年,好在他的能力皇帝心知肚明。 因此,三年后,又重新重用他,并封他为宰相,他一时间风光无限。 这一过就是十多年,十多年里,他一心一意为民谋福,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然而,某一年,他再次被奸臣诬陷,说他当年去边疆打仗,与狄荣勾结要谋反。 皇帝听信谗言,罢了他的官,将他打入天牢。 官兵是直接冲到他的府邸抓他的,当日,他望着哭天喊地的妻儿,仰天长叹:“我曾有屋有田,有衣有穿,为何要考取功名做官啊!可惜!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于是,他趁着官兵不备,抢过刀要自刎,被妻子眼疾手快拦下。 与他相连的人都被斩首了,唯独他和唯一的小孙子阴差阳错逃过一劫。 他看透了官场和名利,带着孙子回到乡下过田园生活。 不久后,孙子长大了,阴差阳错考取了功名。 他家再次受到皇帝重视,生活又好了起来。 后来,皇帝替他翻了案,年轻人重新被封官职。 年轻人道:“我老了,不中用了,还请告老还乡。” 皇帝不允许,但年轻人对官场失了望。逐渐气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旅馆内,正在睡觉的年轻人突然惊醒,他看着眼前的景物,恍若隔世。 平阳子见他醒来,问道:“可曾得到你想要的了?” 年轻人看看道长,茫然的答道:“是.....不……”他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平阳子道:“人生怎么过,到头来都会后悔,不如接受这一世,过好这一世。” 年轻人如梦方醒,连连点头,谢过平阳子,长嘘一口气,下田干活去了。 平阳子了却尘缘,重新回到道观清修,再也没有出世。 注:此文是民间故事,出自《太平广记》之《枕中记》
古时,有个道士来到一家旅店里,懒洋洋地靠着椅子,眯着眼睛看着外面。这时,一个男子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07 09:10:12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