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只要学会了这两个字:“内观”,然后战胜自己,就很容易破除内心的执念和障碍,成为一个无敌的人。 原来古今中外所有的经典书籍讲的全是同一个道理:做人必须先搞定自己,才能搞定别人。 比如《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只有做到自知,并且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才可以铲除世界上的一切困难。 《心经》开篇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观自己,自己彻底放下了执念就是自在,这时的自己就是菩萨。 《金刚经》的要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放下了所有牵挂和执念,这时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活在真相里。 王阳明的心学说:“此心光明,夫复何求?”。他从小就立志成为圣贤,长大后为了能开悟,盯着看竹子慢慢生长,几天几夜不合眼,差点晕倒,没有成功……后来他才恍然大悟,人的眼睛不应该往外看,而是应该往内看,看自己的内心,很快就开悟了,这就是“龙场悟道”。 《周易》的核心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永远都要靠自己,把自己搞好了,一切外物都来了。一个人只要能把自己看清楚,就能把世界看清楚。搞懂自己,就能真正搞懂世界,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世界,就是因为我们搞不清自己。 内观,就是看清自己,然后改变自己,这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因为需要直面自己的种种缺点,而且要一个个的去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的,需要一个个的去解决,然而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耐心和修养,于是本能地逃避了。 这些人逃避之后,反而整天叫嚣着去改变世界了……毕竟这件事挺容易的,嘴上说说就可以了。因此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志向远大,每天都在叫嚷要改变世界,要去利他,成全众生,却从未想过要先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可悲。 他们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却口口声声标榜自己远大的“理想”,他们舍近求远,信口开河,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所谓的“改变世界”也好,“利他”也好,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 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世界。当我们真正开始审视自己的时候,就会忘掉他人和世界,跟自己对话。如果一个人连审视自己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审视的他人和世界,往往都是虚妄,欲望,和逃避。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一只鼻子,但是没有一个器官是对着自己的,都是朝向别人,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别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人都是自以为是的,总是对别人的事洞察入微,却对真实的自己视而不见。 一个人开悟的标致,就是让这些器官朝向自己,把别人当成我们的镜子,来映射自己的内心。我们发现别人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其实是自己某些方面做的不足。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人将一天比一天强大。凡事就先找别人的问题,这的人永远不能进步,永远都在抱怨别人。 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执念,它让我们不断的起妄念,生是非、造诸业,这也是痛苦的根本。 如果你的内在一直在成长,那么你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如果你总是期待外来的各种机会,那么你只会被埋的更深。 原来这才是人生成长的真正顺序: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改变世界。 如果我小时候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通过学习和成长变得更强大,然后再努力地帮助别人成长,改变身边的人,进而再去谋求改变世界,那么我也不至于虚度了几十年光阴。 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一定能成为大英雄,可以改变世界。 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整天只想着去改变别人。 现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最应该改变的,其实是自己。 世界最高的税是认知税!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当一个人只要学会了这两个字:“内观”,然后战胜自己,就很容易破除内心的执念和障碍
静静时尚达人儿
2025-04-07 10:10: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