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找外国银行借钱专挑利息高的,这是因为利息越高,银行背后的列强就不希望你失败,失败了这借出去的款就收不回来就成坏账了。 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朝堂上反对者不少,他们拿出的一大理由,就是没有钱来打仗。 晚清国库空虚,各个行省也都掏不出多少钱支持军队,朝廷恨不得把一块银子掰成三块来花。 李鸿章力主把有限的军饷放在海防上,强大海军才是壮大清朝声威的途径。 可是此时新疆边塞同样危急,沙俄和英国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新疆天高皇帝远,清廷自顾不暇,给了外敌可趁之机。 左宗棠犀利地指出,若是放弃西北边塞,大清的大片土地就要被侵占,国家的尊严将被践踏。 西北边防和东南海防成为了清廷进退两难的选择,建设海军可以缓,沙俄攻占新疆可不会等。 慈禧太后最后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张,让左宗棠挂帅出征,西征新疆发扬大清国威。 虽然口头上是支持了,可是清朝国库里的钱不会凭空增加,拿不出钱还是拿不出钱,左宗棠还没上战场,先得为筹措军饷抗争。 首当其冲的就是清廷,仗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大清,左宗棠是三请四催,天天往慈禧太后跟前递奏章,诉说西征军缺粮少枪,连过冬的铠甲都做不起。 清廷最终下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可是对于千里迢迢赶赴新疆的西征军来说,200万两远远不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的基本法则,左宗棠可不想西征军走到半路没钱了,筹措军饷还得继续。 大清是没有钱了,各地积欠的军费高达几千两,军饷只能从有钱人身上借。 当时最有钱的人就是财大气粗的外国资本,左宗棠找到胡雪岩牵线搭桥,联络外国银行借钱。 彼时在大清能开办银行的,背后都有西方列强支持,而左宗棠借钱不找利息最低的,专门找利息最高的那些。 当时也有官员觉得这笔借款利息太高,以后还不起怎么办,可是左宗棠十分坚定,这钱要借,他不仅借钱还要借力。 新疆面临的外敌是强大的列强,晚清财力和兵力都逐渐衰弱,拿什么跟人家打? 左宗棠不仅是位血战沙场的将帅,还是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新疆混乱的如同一团乱麻,光是打仗是打不明白的,因为内部搅混水的太多了,左宗棠要借力打力,为收复新疆打开一条明路。 银行借钱出去也是要看收益,左宗棠是为大清借钱,将来还钱的担保自然也是大清。 利息越高,清廷的还款的压力自然大,但是银行收账的压力也不小,这些洋人资本家也不希望自己的钱最后成了一本坏账。 资本家一切向钱看,他们可不在乎谁侵占了谁的领土,只在乎谁侵占了自己的利益。 为了保障大清打完仗后能连本带息还上钱,银行背后的西方资本自然而然希望大清能打个胜仗。 不用清廷去游说,资本家会主动给背后的西方列强施加影响力,让他们出手影响新疆的局势。 当时利息最高的银行就是英国的汇丰银行,而英国在新疆的局势上的态度十分暧昧,他们本来有意顺水推舟支持叛军。 可是左宗棠一借钱,足足1375万两白银,加上利息更是一笔巨款,英国人为了钱改变了态度,从支持叛军转向支持西征军。 为了让西征军打胜仗,让自己的钱有着落,英国人还大方的给西征军提供新式武器,给左宗棠西征帮了大忙。 左宗棠一箭双雕,既拿到了军饷出征,又使得英国人从中周旋局势,西征军成功收复新疆,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当初沙俄剑指新疆,两方谈判时给清廷提出了不平等条约,左宗棠这才决定背水一战。 这一仗不仅关乎新疆的安危,还关乎大清的尊严,左宗棠竭尽所能增加胜利的筹码,向洋行借款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深思熟虑的计策。 这笔借款最终还是要分摊到各省头上,有了压力,各省在筹措军饷的时候也积极主动了许多。 左宗棠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出征,最终取得了西征的胜利。 参考资料: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百科
1853年,太平天国拥众60万,战舰万余艘,杨秀清喜笑颜开。罗大纲告诉他:“东王
【6评论】【15点赞】
吐槽说实话
一代伟人,要是没有左公,我们的新疆就不是自己的了!国之栋梁
zcc
左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