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一根甘蔗榨汁竟只给一杯?"黑龙江女子当场怒怼老板套路深!网友炸锅了! 近日,黑龙江街头一场关于甘蔗汁的争执引发热议。4月3日,一名女子花10元钱购买整根甘蔗要求现榨成汁,没想到老板榨出一杯后便停手,坚称"一根甘蔗就只能榨一杯"。这个看似平常的消费场景,却折射出当下商品交易中的信任危机。 现场视频显示,女子举着那杯孤零零的甘蔗汁,声音都在发抖:"我买的是一整根!不是一杯!"她怎么也想不通,手臂粗细的甘蔗经过榨汁机,怎么就刚好浓缩成300毫升的液体。 更让她气愤的是,老板理直气壮地表示机器里残留的汁液"本来就是备用的",不能全部给她。围观群众举着手机拍摄的画面里,女子反复质问:"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标价10元一杯?非要说是按根卖?" 这场纠纷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观点大战。支持女子的网友算起了经济账:普通甘蔗出汁率通常在50%-60%,按一根5斤计算至少能出1.5斤汁,折合约700毫升。 老板只给300毫升,相当于克扣了一半还多。"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有从事饮品行业的网友爆料,部分商贩会在榨汁机储液槽做手脚,通过预留空间人为控制出汁量。但力挺老板的群体则认为这是行业惯例。 广东网友"老糖厂子弟"现身说法:甘蔗实际出汁量受品种、季节影响很大,北方卖的青皮甘蔗纤维多汁水少,商用榨汁机高压提取后确实剩不下多少。更有机智的消费者指出关键:"既然觉得吃亏,为什么不要求现场看着榨完?" 资深消费维权律师王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类纠纷核心在于交易契约的明确性。如果商家广告牌写着"10元/根现榨",就应该提供整根甘蔗的全部可食用部分;若标注"10元/杯"则另当别论。他特别提醒,2023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以计量方式销售的商品,经营者应当明示计量方法和结果。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经营鲜榨果汁的李老板向我们透露了行业潜规则:现在较精明的做法是准备两种规格,想喝新鲜的顾客可以买整根现榨,追求方便的则直接按杯计价。他算了一笔账:10元/杯的定价其实包含服务溢价——包括机器损耗、人工操作、包装材料等成本,而按根销售则需要承担20%-30%的损耗风险。 心理学专家张教授分析,这场冲突本质是预期管理失败。当消费者看到整根甘蔗被送入机器,心理预期自然指向"这根甘蔗的所有产出"。他建议商家要么改进榨汁流程的透明度,要么调整话术:"可以说'每根甘蔗约可榨1-2杯,不足部分用其他甘蔗汁补足'"。 值得玩味的是,事件发酵后网友"试榨行动"发现:同品种甘蔗在不同店铺的出汁量竟相差3倍!美食博主"糖小探"的实验视频显示,某连锁品牌榨汁机出汁量稳定在400毫升左右,而流动摊贩往往不足250毫升。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行业性"偷汁"行为? 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初步发现该摊位存在计量器具未检定问题。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现制食品时要注意三点:要求现场完整加工、确认计量方式、保留消费凭证。或许正如网友"理性消费"所说:"明码标价才是王道,甘蔗汁就该像奶茶一样标清容量,何必玩文字游戏?" 这场10元甘蔗汁引发的风波,暴露出市井交易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正遭遇新一代消费者的挑战。当年轻人开始用放大镜审视每一笔消费,商家是继续打擦边球,还是主动拥抱透明化?这不仅是商业伦理的选择,更是生存智慧的考验。您觉得,在这场甘蔗汁罗生门中,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秤来称量诚信? 信源:豫视频 2025年4月5日
"10元一根甘蔗榨汁竟只给一杯?"黑龙江女子当场怒怼老板套路深!网友炸锅了! 近
隔壁悦姐的车
2025-04-07 11:02:42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