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毛主席初见李银桥发出了三连问“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啊?在恩来那里当卫士就愿意,来我这里就不愿意?,你喜欢父亲还是喜欢母亲?”
1962年,是李银桥在毛主席这里工作的第15个年头,而这一年,毛主席为了李银桥的前途,让他不得不离开自己。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毛主席看见即将要离开自己的李银桥,内心也是满眼的不舍与无奈。
李银桥从小的时候,就喜欢舞枪弄剑,自从他参加革命之后,就一直做着警卫员的工作,曾经还有人把他介绍给周恩来当警卫员。在一次与周恩来的谈话中,他告诉过周恩来总理,说自己的愿望,就是下基层部队。
毛主席在一次与周恩来商量工作的时候,偶然一句:谁有烟,拿一根来。当毛主席接过烟后,却始终点不着火,这个时候,李银桥在身后,为主席点燃了烟。毛泽东看见这个小伙子,并没有说话。
阎长林把毛主席要换勤务员的事情,告知了叶子龙和汪东兴,于是在当天晚上,他们就找到了李银桥,并且告诉了李银桥。刚开始的时候,李银桥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表态。
看见李银桥没有任何反应,汪东兴就对他说,这是组织上信任你,也是我们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李银桥并不知道,主席为什么要换身边的人,而且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是主席一时心情不好。
李银桥告诉汪东兴说:我害怕自己做不好,不过当然,如果是组织的意思,那我一定服从。叶子龙看见李银桥这样回答,内心也似乎放松了下来。到了第二天,李银桥就被带到了主席这里。
毛主席带着队伍进行转移,在转移的途中,李银桥走在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中间,此时的毛主席并没有理会李银桥,而第一次来到毛主席身边的李银桥,内心突然之间就泛起了嘀咕。
难道主席知道我不太愿意,还是他不高兴。然而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李银桥不得而知。
部队来到了五女河边,看上去,水流还是比较湍急的,此时一些会水的战士,从村子当中借来了门板和绳索,准备开始搭建浮桥,而警备团的几名战士也随即下到水中,当起了桥墩。
毛主席看见战士们脱得精光,于是告诉同志们,让他们先过,而战士们却坚决要求,主席先过,也就在主席上桥的时候,目光突然之间扫射到了李银桥,此时的他早已经因为主席的目光,扑腾一下脸就红了起来。
当主席踏上了浮桥,李银桥也紧跟其后的上了浮桥……
部队停留在米脂县的杨家岔进行修整,此时的毛泽东坐在炕上,查看着手中的地图。身旁的几位战士,堆起火堆,烤着自己的湿衣服。
由于捡的柴火太潮湿了,最后弄的整个窑洞都是浓烟,毛主席也被呛的直咳嗽,于是阎长林就对李银桥说道,小李,你赶紧扶主席出去透透气。
李银桥本想扶着主席下炕,但是主席因为太过于认真,在地图上还做着几处标记,因而一手甩开了李银桥的手。随后主席自己摸着墙,走出了窑洞。
雨停了,地上的积水还没有蒸发,主席漫步的走在路上,而李银桥,悄悄的走在他的身后。毛主席突然之间停下了脚部,看着星空,问到说: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银桥回答说,我叫李银桥。
可毛泽东却说,银桥,那你为什么不叫金桥?
李银桥回答说:金子过贵重了,我叫不起。
毛泽东听到李银桥这样回答:哈哈一笑,你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毛泽东的语气似乎变得随和了许多,扭过头来接着问道说,那你是哪里人啊,父母都是做什么的,你喜欢你的母亲还是父亲?
李银桥回答说:我是河北安平县人,我的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说道喜欢,我还是喜欢母亲多一点,父亲虽然脑子好,但是脾气不好,而母亲心善,对人也好。
接下来,主席又问到,你来到我这里,你情愿吗?
李银桥回到说:我不愿意。此时的两人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过了一会,主席说道,你为什么不愿意呢?
李银桥回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做得是勤务兵,而我一直都想要到部队去打仗。我原来也把我的意思给周副总理也说过,如果你让我去周总理那儿,我愿意,来你这里,我不愿意。
李银桥又说道,主席你是一个恋旧的人,你只要是骑过的马,即使有好马,你也不换,只要是你用过的,你都不愿意去换,因为你觉得物件也是有感情的。主席,若是我在你这里待久了,你和我有感情了,你还会放我走吗?
主席沉思了一会说道:我们双方都做一些妥协吧,半年,你帮我半年,就算是借用可以吗?
在李银桥心里,他也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和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小战士妥协,而毛主席的做法,更是令他感到敬佩,于是他也爽快的答应了主席。
李银桥在与主席的朝夕相处之下,越来越不愿意离开主席,而当主席要对他放手的时候,李银桥开始犹豫了……
在李银桥心目中,主席对待自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他也知道,是主席考虑到自己的未来,才会这样去做,而他更不想让主席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