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千古第一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报考人数40万,最终录取899人,其中进士388人;进士录取率仅有千分之一。
2.其中苏轼、苏辙与曾巩均为唐宋八大家,程颢、程颐与张载都是理学宗师。
3.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与章惇九人担任过宰相。
4.苏洵屡试不中,因此没有参加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考;他只是陪同苏轼与苏辙两兄弟进京赶考。
5.章衡是本届新科状元,而章惇虽然也高中进士,但名次却在侄子之下,因不甘心而选择放弃功名;直到后来再次参加科举,再次高中,才开始正式踏入仕途。
6.据说,欧阳修读到了一篇好文章,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免遭人非议,结果将其排在后面,事后才得知该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轼。
北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从“五代十国”中走来,他亲眼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与妻离子散的惨状,深知武将权力太大是祸乱的根源;因此立国之初,赵匡胤开始削弱武将,大兴科举。
重文轻武的国策历经太宗、真宗与仁宗三朝后,北宋逐渐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科举之风;正是这份独特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了无数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的文人墨客与治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