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07 23:22:54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我们会被卡脖子的。"可对方大手一挥:没钱,黄令仪转身蹲地失声痛哭,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却成了美国都惧怕的人物。 1936年,日军对我国的领土很是觊觎,不少城市都笼罩在日军的轰炸恐怖下,黄令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防空洞的潮湿和战机的轰鸣声,令她印象很是深刻。 1958年,黄令仪从华中工学院毕业,从事的是真空管研究,在此之前,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前苏联手中。但是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看到的场景,彻底改变了她的轨迹。 当她看到美国学者展示的指甲盖大小的晶体管时,手指无意识地捏皱了茶杯垫。因为当时国内还在研究热水瓶大的真空管,相当于我们还在研究石头的时候,别人已经掌握点石成金的技术了。 回国后,她把自己反锁在宿舍三天,写了数万字的报告,就为了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半导体研究,她要向领导和组织传达这件事的紧迫性。 1965年,29岁的黄令仪终于在研究的领域有了突破,她主导设计的"固体组件计算机"即将验收。遗憾的是,黄令仪在最后72小时发现了逻辑错误,怎么办呢?这可是她和团队多少个日日夜夜努力的成果,一定不能在即将成功的最后一刻出现问题。 为了找出故障点,黄令仪在深冬的实验室里,穿着厚重的工作衣趴在水泥地上,用冻僵的手指逐点检测数千个晶体管节点。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进窗户时,她终于在第1873个节点处找到了故障,半根头发丝引起的短路。这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计算机,就此成功诞生,后来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提供了关键运算支持。 80年代的市场化浪潮中,研究所的芯片项目被视为"烧钱的无底洞"。黄令仪目睹同事们纷纷下海经商,最艰难时候,整个研究室只剩三人。为了保住研发火种,她带着团队给电视机厂设计遥控芯片,用微薄收入偷偷维持着基础研究。 但是比经费断绝更加让黄令仪难过的是,她设计的汉字处理芯片,性能比日本产品高30%,但工厂宁愿买进口货,也不相信黄令仪设计的芯片。 经费的捉襟见肘和国人的不信任,一度让黄令仪逐渐颓废这种情况一直到1990年才出现转机。 那是在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黄令仪走遍所有展台却找不到中国芯片的踪影。 次日清晨,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两行字:"今日之耻,皆为明日之志。若我辈不争,后人何以自立?" 回国后,她毅然辞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主动请缨组建"中国芯攻坚小组"。 1993年,黄令仪和她的团队研发出首款汉字处理芯片"HUC7710"。该芯片被用于国产税控机,为国家节省外汇超千万美元。 2012年,搭载龙芯2号的北斗导航卫星升空,我们再也不用受美国GPS的技术限制。黄令仪在发射现场仰望着腾空的火箭,轻声说道:"三十年前拉斯维加斯的眼泪,今天终于化成了太空里的星光。" 参考资料: 黄令仪: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科学网 2025-02-13.

1 阅读:244

评论列表

龙在中华

龙在中华

3
2025-04-08 00:41

黄令仪院士曾说过一句话: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龙在中华

龙在中华

2
2025-04-08 00:34

[赞][赞][赞]

龙在中华

龙在中华

2025-04-08 00:38

向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院士致敬!!![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