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时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的刘华清率部攻下夏津县城后,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这一年,刘华清虽然只有29岁,但看起来非常稳重成熟。 抗战中,二十多岁的刘华清在部队中进步得相当快。1938年,22岁的刘华清调任129师386旅(旅长陈赓)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与神头岭伏击战(1938年3月)、响堂铺伏击战(1938年3月)等战役的后勤保障与战地宣传。 1938年4月,在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的“九路围攻”中,刘华清组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袭扰日军补给线,并参与编写《反扫荡动员手册》,强化军民协同。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期间,刘华清任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负责协调冀南地区的兵员补充、伤员转移和群众支前工作。 他主导建立“流动兵站”,在日军严密封锁下保障了129师在正太铁路破袭战中的物资供应,被刘伯承评价为“无声的战斗力”。 1941年到1942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和“治安强化运动”,刘华清被派往冀鲁豫军区(杨得志部)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精兵简政”和“生产自救”运动。之后,他又推动“武装工作队”(武工队)深入敌占区,以“小群多路”战术破坏日军据点,并在根据地内推广“地道战”“地雷战”经验,保存了抗日有生力量。 1944年,刘华清调任冀南军区(陈再道部)第4军分区副政委,主持新兵整训和思想教育。他提出“以战代练”,组织部队在局部反攻中实战练兵,为1945年大反攻储备骨干力量。 1945年6月,在安阳战役中,他率部配合主力攻克日军据点,歼灭伪军300余人,打通冀南与太行根据地的联系。
1945年9月,时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的刘华清率部攻下夏津县城后,拍
世界通
2025-04-07 23:27:0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