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张作霖一张“罕见”的老照片,拍摄于天津日租界内,照片中从左数第二位是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7 23:33:50

1924年,张作霖一张“罕见”的老照片,拍摄于天津日租界内,照片中从左数第二位是冯玉祥、第四位是段祺瑞、而坐在中间的正是张作霖,虽然张作霖的身高只有1米62,但看起来依然霸气外露。 翻开历史的尘封画面,一张拍摄于1924年天津日租界的老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中,身材只有1米62的张作霖居中而坐,气场却压过周围众人,从左数第二位是冯玉祥,第四位是段祺瑞。这张看似普通的合影,背后却隐藏着一场足以改变北洋军阀格局的权力游戏。 当时的北方局势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精心布局,与段祺瑞、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对抗直系军阀吴佩孚。这场政治联盟表面上看起来团结一致,实则各怀心思,而张作霖的手中早已准备好了一张决定性的王牌。 张作霖深知要击败强大的吴佩孚,光靠硬碰硬难以取胜,必须从内部瓦解直系力量。他和段祺瑞盯上了吴佩孚手下的将领冯玉祥。冯玉祥作为吴佩孚的重要部将,却与吴的关系早已出现裂痕。正如汪崇屏的回忆所述,冯玉祥因被从河南督军调任为陆军检阅使而心怀不满,这次"明升暗降"的调动让冯对吴佩孚怨恨在心。 张作霖抓住这一弱点,派人与冯玉祥秘密接触。根据张作霖后来的亲口透露,他给了冯玉祥"120万小洋钱"的巨额贿赂。而更为隐秘的是,张作霖还让自己的儿子张学良暗中联络冯玉祥。正如张学良晚年回忆:"我跟冯玉祥是拜把兄弟,冯玉祥倒戈完全跟我有很大关系,我给了他五十万块钱,那时候我们秘密勾结,谁也不知道。" 计划就这样在暗中推进。10月23日,冯玉祥突然从古北口倒戈,挥师入京,直接攻击自己的首长吴佩孚。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导致吴佩孚兵败如山倒,仓皇逃往天津。冯玉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吴佩孚对他十分不信任,曾交代部下胡笠僧:"如果我冯玉祥有什么异动,对我就地解决,十分心毒。"这种上下级关系的恶化,为张作霖的策反计划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当1928年6月4日凌晨那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在皇姑屯老道口响起时,张作霖的生命终结于此,也为北洋政府画上了句号。谁能想到,就在四年前,他还在天津日租界的照片中意气风发,通过策反冯玉祥一举削弱了吴佩孚的势力。然而,权力游戏的更迭从未停止,照片中的联盟很快就被新的权力组合所替代。 冯玉祥的倒戈虽然帮助张作霖取得了胜利,但这种建立在金钱和私怨基础上的合作并不长久。1925年冬,冯玉祥转而支持郭松龄反奉,并趁机将直隶督办李景林驱逐出天津。张作霖在平定郭松龄叛乱后,决心重整旗鼓,恢复其原有势力范围。 形势开始出现转机,张作霖巧妙地调整了策略。1926年初,他派遣苏锡麟奔走于各方,先后联络张宗昌、李景林和靳云鹗,达成了张、吴协力讨冯的协议。同时,他也向山西的阎锡山伸出橄榄枝。正如参考资料所述:"于国翰最后到达太原,并带有张给阎的亲笔信。"他向阎锡山强调了冯玉祥"犯上作乱"的危害,以及其获取苏联援助企图"赤化全中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与张作霖为敌的吴佩孚也转而与其合作。1926年6月,吴佩孚从武汉来到北京与张作霖会晤,两人"不但尽弃前嫌,而且结为盟兄弟"。这一联盟在1926年8月的南口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察哈尔地盘。到了12月1日,张作霖更进一步接受所部高级将领的推举,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并提名阎锡山为副司令。 然而,权力的天平再次倾斜。阎锡山没有明确接受张作霖的提名,而是暗中与蒋介石、冯玉祥结成新的"三角同盟",共同讨伐张作霖。1927年,张作霖命令东北军分途向河南进军,与国民革命军发生了激烈冲突。在战局初期,东北军一度攻占了开封和洛阳,但情况很快发生逆转。 阎锡山违背了与张作霖的承诺,出兵威胁东北军的侧翼。参考资料描述道:"阎锡山任命商震为左路总指挥,统率三个军由京绥路向宣化前进...以徐永昌为右路总指挥,统率晋军主力部队东出娘子关,袭击石家庄和正定一带的东北军"。在多方夹击下,东北军被迫撤退。

0 阅读:33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