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刘伯温躺在病床上叹息:我辅佐皇上半辈子,到头来还是抵不过世间生死轮回

史说畅谈呀 2025-04-08 10:00:50

1375年,刘伯温躺在病床上叹息:我辅佐皇上半辈子,到头来还是抵不过世间生死轮回。儿子刘琏对父亲说:父亲你也不要过于悲伤,皇上已经让皇宫内所有的太医来看望您。 刘伯温对自己的儿子说:琏儿我命不久矣,我死后之后你去给皇上送去两样东西,送完之后一定要嚎啕大哭。这两样东西分别是:一本泛黄的书籍,一筐新鲜的鱼。他还交代了刘琏说:我们刘家能不能在后世立足就靠这框鱼,这本书中的内容是我给皇上最后的礼物。 切记这本书不单单是你,是刘家所有人都不能看、不能学的内容,如果有人学了刘家将会被打压得很惨,我希望你记住我的这些话。 民间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在明朝被很多人大书特书,有人拿他比秦汉时期张良,三国时期孔明。从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人们对他的评价要高于三国之孔明。 1360年,即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第一年,刘伯温献上了“时务十八“,这些事情都是刘伯温在总结之后,建议朱元璋做的事情,也正是通过这“时务十八”,朱元璋才能够轻松的取得了天下。 刘伯温在提出这些建议之后,朱元璋也是逐渐开始赏识这位隐隐于山中的先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是刘基给朱元璋安定天下的良策,朱元璋在后来也说过如果没有这九字真言,自己或许很早就会称帝,若是称帝自己就会成为陈友谅与张士诚夹击的目标,要知道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朱元璋虽然取得了金陵(南京)。 可这样看来他所在的地区正好是:张士诚与陈友谅夹击的地方,1363年,朱元璋准备攻打有钱有粮的张士诚,部下纷纷赞成,因为一旦打下了张士诚,这些钱粮会自然而然的进入朱元璋的口袋。 不料刘伯温却力排众议:上位,千万不能这样,陈友谅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如果我们去攻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从背后偷袭。如果我们先和陈友谅开战,目光短浅的张士诚一定不会偷袭我们。 朱元璋相信了群臣的判断,于是在出兵并没有相信刘伯温。果不其然,朱元璋将大军调到了准备进攻张士诚的时候,陈友谅就将朱元璋所属的南昌城团团围住,几个月后南昌之围得解。 此时的刘伯温就准备离开,因为朱元璋不相信自己,当然朱元璋是不会放过这位天下顶级谋士的。这时朱元璋才向刘伯温请教,到底如何才能一统天下,刘伯温给他说了几句话,说完之后朱元璋可谓是茅塞顿开。 刘伯温给朱元璋的建议是:先破陈,次平张,再伐元,再次定海宇。 朱元璋统一天下之路也的确如此,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赏赐了刘伯温很多东西,但是他都婉拒,并且在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提出了自己想要辞官回乡的想法。 朱元璋是一个心思很重的人,在平定天下之后,刘伯温自然是并没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他是一个能够出谋划策的谋臣,朱元璋此时的疑心病又犯了,他认为自己待刘伯温不薄,但是为什么这些赏赐刘伯温通通不要呢? 因此朱元璋深夜造访刘府问:伯温,咱可待你不薄,为什么不和我一起治理天下呢?刘伯温的回答也算是在情理之中:皇上,臣之所学所属屠龙之术,我可以帮助您一起打天下,可是治天下这个的确不是我的擅长之处。 朱元璋的确是放刘伯温回到了青田老家,刘伯温感恩戴德,可是皇帝一系列的操作也是让刘伯温无言以对,他几乎每个月都要给刘伯温俸禄、吃食。刘伯温也是隐约感觉到有一些害怕,不久后,他被诬陷挑选的墓地在一条龙脉之上,加上自己正好病重,朱元璋就派刘伯温前去代为看望。 胡惟庸是刘伯温之前的门生,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他用毒药害死了刘伯温,当朱元璋拿到了刘琏给他送的东西之后,他的确是善待了刘伯温的后人,可是鱼的意思他没有理解。

0 阅读:0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