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徐志摩面对着怀有身孕的发妻一脸冷漠,坚决要和妻子离婚。妻子深感绝望,同时又不甘心地问道:“是因为林徽因吗?她如今才16岁,而我嫁给你那年也是16岁,我曾经年轻,她也会老去,你要娶多少16岁的女孩子呢?” 徐志摩听完这些话脸上的神情就更加冷漠了,他甚至不屑于再和妻子交谈解释,而是直接不告而别了。 徐志摩的发妻只有一位,那就是张幼仪。张幼仪曾经是女子学校里的学生,也学习了新潮的文化知识与思想。但在家里人的劝说下,她答应了退学结婚,在16岁上嫁给了徐志摩。 虽然徐志摩对张幼仪很不满意,认为她是思想落后的古人,但在结婚后第二年张幼仪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让她在新家里站稳了脚跟,公婆对她很满意。 儿子出生不久,徐志摩就出国留学了,没再见过张幼仪。直到1920年,为了和丈夫团聚的张幼仪登上了出国的客轮。客轮即将靠岸的时候,船上的乘客都在和岸上的亲人挥手,张幼仪也满怀期待地往岸上张望,很容易就看到了自己的丈夫。 因为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脸上没有分毫开心与期待,全是不耐烦,人群中,只有他是这样接亲友的。张幼仪心凉了半截,她恍然大悟,原来丈夫根本不欢迎自己。 不久之后她就知道了原因,因为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彼时的林徽因才16岁,还在念中学。 徐志摩一边给林徽因写情诗、献殷勤,一边耽误着张幼仪,很快张幼仪就又怀孕了。这次怀孕才张幼仪对徐志摩彻底失望了,因为他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吓了一跳,随即说:“怀孕怎么行?还是打掉吧!” 随后他又给自己的无情无义找了理由,他说:“我们两个根本不搭调,不如离婚。”一向听话的张幼仪终于愤怒了,她非常直白地问他说:“你想娶多少个16岁的女孩?” 这句话没给徐志摩留面子,直接点出了徐志摩的本性与薄情,徐志摩被戳中了软肋,于是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同样能够看清徐志摩的还有林徽因的父亲,林父很了解女儿的为人,他劝诫女儿:“如果插足了他人的婚姻,成了第三者,那将是终生的污点,你的名誉也再难弥补。” 林徽因的姑姑也给林徽因寄来信件,信里写道:“即便他为了你离婚,他也还有个儿子呢。” 不仅徐志摩有家室,林徽因也已经和梁思成订下婚约。林徽因未嫁,梁思成未娶,郎才女貌。而且梁家和林家是世交,门当户对,梁思成显然更适合林徽因。 明眼人都能看出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是不可能的,但徐志摩还是不愿意放弃,他依旧天天去找林徽因。 张幼仪原本是想借着这次怀孕让徐志摩回心转意,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那么绝情,说走就走,根本不管自己的死活。 后来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因为孩子是在德国出生的,名字就叫做德生。当然起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让自己记住孤身在外生存、生子的艰辛与耻辱。 孩子出生后没几天,徐志摩就找到了张幼仪所在的产房。他不在意张幼仪经历的苦难,也不在意自己的孩子,只是冷冷地拿出一张离婚协议,要张幼仪在上面签字。 张幼仪沉默地签了字,随即把纸扔在了地上,她捂着自己的脸,心里百感交集。徐志摩根本来不及看张幼仪,他宝贝地捡起了地上的纸,步履轻快地跑出了医院,找寻自己的自由与爱情去了。 被徐志摩强拉着来医院的金岳霖却沉默了,他看着张幼仪,心里涌出了大量的愧疚之情。他忽然很后悔,后悔来做徐志摩的帮凶,恐怕在日后也会落下恶名,良心也会有愧。 外人尚且如此,徐志摩还不如一个外人,要这样的丈夫有何用。 得到自由的徐志摩买了最早的机票,想要奔赴到林徽因身边,给林徽因看自己的执着与决心,让林徽因知道自己重获自由了。但在他飞到伦敦,跑到林家敲开大门之后,门里并没有林徽因,只有一位外国老太太。 原来林徽因和她父亲早在几个月以前就回国了,但却没有跟徐志摩说只言片语。无情的人抛弃别人,也终于被他人抛弃,天道好轮回。 但徐志摩依旧是不肯放弃的,可能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执迷。之后徐志摩还是很喜欢林徽因,只要收到林徽因发来的电报,他总是要立即回复,不会让对方多等一秒。 后来张幼仪也曾经跟别人说起过林徽因,她说:“志摩的女朋友有更加丰富的思想,有更加漂亮的长相,是一位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曾经的张幼仪好像是徐志摩的附属品,在离婚之后,张幼仪的生活反而过得不错,她重新念起了书,后来还担任了大学里的老师。要什么男人呢?专心搞事业的张幼仪不知道多有魅力。 后来林徽因也曾经说起过这段过往,她平静地说:“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徐志摩不死心地追问道:“只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道德吗?” 林徽因一脸认真地回复到:“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短短两句对话,二人之间高下立现,走不到一起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当然,徐志摩是不会懂林徽因的话的。他的思维总是超乎常人的理解与想象,不然他也不会又和已经嫁人的陆小曼谈恋爱,成功拆散了一个家庭。
1921年,徐志摩面对着怀有身孕的发妻一脸冷漠,坚决要和妻子离婚。妻子深感绝望,
史说畅谈呀
2025-04-08 10:01:56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