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黄竟武被捕,遭到了严刑拷打,却始终不肯吐半个字,敌人见他不屈服就把他残忍活埋。
1903年,黄竞武出生在上海川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黄炎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黄竞武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培养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少年时代的黄竞武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1920年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园里,黄竞武不仅刻苦学习,更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年轻的黄竞武常常站在校园的演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呼吁同学们关心国事,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贡献力量,他的演讲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爱国热情。
毕业后,黄竞武并没有满足于国内的学习,他深知,要救中国,必须有真才实学。
于是,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哈佛的日子里,黄竞武废寝忘食地学习,希望能够找到帮助中国发展的方法。
每当他看到国外报纸上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学好本领,回国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的黄竞武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祖国,他先是在国民政府盐务署工作,后来又进入了中央银行,在中央银行,黄竞武担任稽核专员,办公室位于404室。
这个位置让他能够接触到大量的金融信息,也为他后来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工作中,黄竞武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腐败行为,看到了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这让他深感失望,也让他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1946年,黄竞武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并担任常务理事,民建是一个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爱国民主党派,致力于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黄竞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逐渐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除了参与民建的工作,黄竞武还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并担任中央委员,在国共合作时期,他还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的翻译,这些经历让黄竞武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坚定了他追随共产党的决心。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上海解放在即,此时的黄竞武,已经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党支持者。
他利用自己在中央银行的职务之便,为中共地下党提供重要的金融情报,同时,他还四处奔走,呼吁工商界人士保护国家财产,阻止国民党转移资金。
黄竞武的这些行动,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但他却毫无畏惧,因为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加班时,总会想起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保存更多的财富。
然而,黄竞武的行动最终还是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了,1949年5月,就在上海即将解放的前夕,黄竞武被捕了。
在国民党特务的监狱里,黄竞武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酷刑,特务们用尽各种手段,企图从他口中套出情报。
但是,无论他们如何毒打、如何威胁,黄竞武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他知道,自己所掌握的每一个情报都可能关系到无数同志的生命,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绝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
5月17日晚,黄竞武被关押在南车站路190号的保密局监狱,那天晚上,特务们开始有计划地处决被关押的革命志士。
每隔20分钟,就有一个人被带走,黄竞武静静地躺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数着时间的流逝,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时,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到了。
黄竞武是第八个被带走的,当时的他,已经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的精神依然坚定。
他知道,上海的解放就在眼前,自己虽然看不到那一天,但牺牲是值得的,怀着对新中国的憧憬,黄竞武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49年5月18日,47岁的黄竞武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地活埋,就在他牺牲后短短几天,上海就迎来了解放,黄竞武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自由,终于降临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