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总统府门前,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告诉哨兵,她要面见解放军第35军政委何克希同志,随后何政委马上跑了出来,激动地说:“陈修良同志,我们正在找你!南京解放了,我们胜利了!”
1946年,对于29岁的陈修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组织上决定派她前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
这个任务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特务密布,白色恐怖笼罩全城。
之前已经有8位市委书记在这里牺牲,可以说,接受这个任务就等同于把生命置于死地。
然而,陈修良没有丝毫犹豫,她深知,革命需要牺牲,需要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化装成一个普通妇女,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
到达南京后,陈修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地下工作中,她的主要任务是重建地下党组织、收集情报和策反国民党人员。
为了保证安全,南京地下党组织采用了单线联系、多点互动的方式,陈修良更是小心谨慎,经常更换身份和住址,有时是远房亲戚,有时是豪门阔太,前后共更换了六次身份。
在这期间,陈修良多次冒险与上级联络,传递重要情报,有一次,她在接头时险些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当时,她正要从一个隐蔽的地点取走上级留下的密信,就在她即将拿到信件的那一刻,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她的心顿时悬到了嗓子眼,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她迅速将手中的东西塞进衣袋,若无其事地转身离开,那个特务跟了她一段路,最终因为没有发现异常而放弃了跟踪。
这次经历让陈修良更加警惕,也让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陈修良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情报收集,她还成功地策反了多位国民党重要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民党军政部副署长汪维恒。
陈修良通过仔细研究旧档案,发现了汪维恒可能是失联多年的地下党员,她冒着巨大风险,派人与汪维恒接触,最终成功地重新启用了这位潜伏多年的同志,汪维恒后来提供的大量军事情报,为解放南京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了高层人士,陈修良还十分重视发动基层群众,她敏锐地察觉到,许多基层警员对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心生不满。
于是,她巧妙地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理念,在她的努力下,多个警局的警员纷纷表示愿意为共产党工作,这不仅为地下党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伞,也为后来解放南京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4月,解放军即将渡江解放南京,国民党军队为阻挡解放军的进攻,企图炸毁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
陈修良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地下党员展开行动,在下关火车站,地下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阻止了敌人的破坏行为,在老江口火车轮渡栈桥,起义的警察更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交火,最终保护了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解放军渡江的关键时刻,陈修良再次展现了她卓越的组织能力,她紧急召集各级地下党组织,要求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解放军提供船只。
在她的号召下,电厂工人、轮渡工人、水上警察,甚至普通渔民都行动起来,冒着生命危险驾驶各种船只接应解放军,正是有了这些船只的支援,解放军才能顺利渡过长江,最终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当陈修良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想起了这些年来的艰辛,想起了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们。
第二天一早,她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解放军驻地,与多年未见的老战友重逢,当她的真实身份被揭示时,那些曾经与她打过交道的普通市民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整天打麻将的"张太太",竟然是为解放南京立下汗马功劳的地下党领导人。
解放后,陈修良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上海和浙江,她积极参与妇女工作,推动当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她深知,真正的解放不仅仅是政权的更替,更是每个人思想的解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妇女能够站起来,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陈修良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缩影,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完成了不平凡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