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女明星称自己要捐一架飞机,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在吹牛,但她为了表现自

蜀山史道道 2025-04-08 10:16:52

1951年,一个女明星称自己要捐一架飞机,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在吹牛,但她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不仅把自己22两的金首饰卖了,连3个孩子也送去了托儿所。

1938年,15岁的常香玉已经名声大噪,获得了"豫剧皇后"的美誉,然而,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

常香玉没有沉浸在个人荣誉中,而是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她公演了豫剧第一个现代戏《打土地》,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外敌入侵的愤怒,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

在常香玉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个人的支持功不可没,那就是她的丈夫陈宪章,陈宪章原本是宝鸡三青团的书记,但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官职。

他不仅帮助常香玉处理演出的具体事务,还为她创作剧本,练习唱腔,可以说,陈宪章为"常派"豫剧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对伉俪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国戏曲事业贡献力量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常香玉也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

她在西安听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报告,又在陆军医院看望了伤员,当她看到大多数伤员都是被飞机炸伤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

为了使志愿军战士在前方少流血,我们应该在后方多流一些汗,拿出自己的力量来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下定决心,要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

然而,捐献一架飞机并非易事,当时一架飞机需要约15亿元(旧币),这对一个民间剧社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有人认为常香玉是在"吹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常香玉和香玉剧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常香玉带头卖掉了22两重的金首饰,将得到的4000万元作为捐献的第一笔款项。

她还将三个年幼的孩子送到托儿所,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香玉剧社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组织措施,他们成立了爱国捐献演出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爱国公约,公约内容包括学习政治文化、接受批评、遵守纪律等。

为了确保公约的执行,剧社还设立了检查委员会,这些措施体现了常香玉和剧社成员对这项爱国事业的认真态度。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带领29名演职人员踏上了巡回义演的征程,他们的第一站是开封,当地观众被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剧院场场爆满。

此后,常香玉带领剧团辗转郑州、新乡、武汉、长沙和广州等城市进行义演。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共演出了180场。

这180场演出,对常香玉来说是一场艰苦的考验,她每一场都要登台,和大家一样坐硬席车,睡硬板床,吃一个月几块钱的伙食,常吃的菜是豆芽拌黄瓜、煮白菜、炒萝卜。

尽管如此,常香玉从未喊过一声苦,她不顾身体劳累,带领全剧团坚持演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艺人的奉献精神。

常香玉和剧团的努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特别是在她的家乡河南,他们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和支持,仅在开封,他们就连续演出了5场,场场爆满,观众们纷纷慷慨解囊,为这项爱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2年2月7日,常香玉终于募集到了15.27亿元,成功购买了一架战斗机,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

这架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成为了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爱国精神的见证。

常香玉的爱国行为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常香玉的爱国精神和艺术成就贯穿了她的一生,即使在晚年,她仍然坚持演出和培养后辈。

1977年,常香玉担任了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为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她的培养下,涌现出了汪全珍、王惠、李云等一批优秀的豫剧演员,为豫剧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已经80岁高龄的常香玉再次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尽管当时她已经患有癌症晚期,但她仍然坚持为北京奥运会建筑工地的河南籍民工进行慰问演出。

演出当天,她强忍病痛登台演唱,甚至演出结束后还坚持和农民工们握手合影,这种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人深深感动。

常香玉的一生,是艺术与爱国完美结合的一生,她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2004年7月7日,国务院追授给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9月,她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些荣誉是对常香玉一生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的最好褒奖。

0 阅读:25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