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华克之刺杀蒋介石,怎料蒋介石迟迟没有露面,而执行刺杀任务的孙凤鸣只好转换目标,将子弹射向了汪精卫,事后蒋介石勃然大怒,并以十万大洋悬赏捉拿华克之。
虽然最终被刺杀的是汪精卫,但是这件事情却让蒋介石非常生气,毕竟当天出席活动的还有蒋介石,而且据说最开始华克之的目标就是蒋介石,由于蒋介石出现的比较晚,所以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汪精卫。
得知这些情报的时候,蒋介石更加生气,下令进行追杀,一定要抓住刺客,甚至悬赏10万大洋。这时候执行这项绝密计划的华克之早就已经离开了南京。蒋介石手底下的特务顺藤摸瓜查到了当时的晨光通讯社。
不过华克之早就已经离开了晨光通讯社,所以蒋介石并没有抓到人。虽然没有抓到人,但是蒋介石的怒火却没有消失,因此蒋介石的怒火最终波及到了当时晨光通讯社的许多人身上,造成很多人受到牵连,最终惨遭杀害。
这时候的华克之已经看清了眼前的形势依靠,蒋介石是不可能真正的迎来全国人民解放的,蒋介石不可能真正的替人民考虑,所以华克之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准备前往延安。到了延安之后,毛主席接见了华克之。
毛主席当面给华克之讲了当前的形势,以及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真正推翻旧社会的统治,需要更多的人的力量联合在一起才能够办到这些事情。经过和毛主席的详谈之后,华克之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随后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决定投身于革命当中。
既然华克之的想法已经坚定,随后组织就把华克之派往了华南地区。组织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发挥华克之的所长,华克之在潜伏和搞情报这方面是有卓越能力的。因此把华克之交给潘汉年最为合理,在潘汉年的手底下工作更能够发挥他的所长。
在潘汉年的领导之下,华克之果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成功的帮助我们党组织打探到了很多绝密的情报。这一次潘汉年接到了一个全民任务,而且这个任务非常难,涉及到一份地图。
这个地图是当时日本人画的,绘画的地区是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由于日本人的这份地图绘制的非常精细,而且还是一个军用地图,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拿到这份地图,对于日后解放战争将带来极大的助力。
组织也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所以给了潘汉年很大的行动自由,只要能够尽快的把这份地图搞到手,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潘汉年经过思考之后,最终把这个艰巨的任务决定交给华克之去办。
华克之先是经过多方面的打听得知目前负责保存这份地图的是国民党一个叫做程志锐的科长,对方就职于国防部二厅。紧接着华克之就要多方打听,最终接触到了程志锐的老师,通过老师的牵线,两个人最终联系上了。
在聊天当中得知程志锐其实一直都郁郁不得志,他一直想要建功立业,但是却没有机会。既然对方内心有所求,那么就有了突破口。华克之都是在程志锐的面前描述宏伟蓝图,最终程志锐心生向往,打算配合华克之。
解决了这一步之后还有第二个难题,那就是怎么运出去,因为这份地图非常大,光是一份地图,展开就有一张墙那么大,整个地图一共是数十张,想要在封锁严密的国民党地区运出去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管采用水运还是陆运的方式都没有办法躲避掉国民党的搜查。既然躲不掉,那么就必须要想一种办法让对方不检查,经过思索之后,华克之最终将目光定在了外交邮件上。毕竟外交邮件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享有特权的。
接下来华克之就开始多方打听,联系到了欧洲的一个国家,对方和国民党建交,而且愿意提供帮助。最后就通过外交邮件的形式,先将这份地图运往了香港,随后再转运给组织。由于华克之策划的非常周密,所以一直到将地图运送到组织的手里,国民党依然没有发现地图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