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天国重镇无锡被淮军攻破,太平军守将黄子隆力战无果后向李鸿章求饶,李鸿章根本不给任何机会,直接下令处死。 黄子隆是太平天国中比较有名的将领,此人身经百战,1851年的时候,黄子隆孤身一人前往永安投奔太平军,他放弃了家中的生意甘愿来到太平军的帐下当一名小兵,这也就注定了他日后要成就一番事业。 初入太平军时,被翼王石达开收入麾下,在随后的战役中,黄子隆展现出出人意料的武力值,被翼王提升为小头目,手下也能掌管几十个人。1856年的时候,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天王洪秀全处死,这场事变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军的实力。 紧随其后的便是: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彼时的黄子隆还在翼王手下,在几番思索下,翼王虽实力强悍,可一旦没有后勤补给,出走便成为了一只孤军,孤军奋战一定没有好结果,于是乎黄子隆并没有随石达开远走,直接在南京城内投为了忠王的部下。 李秀成与黄子隆是老乡,在二人相识之后,李秀成开始重用黄子隆,黄子隆也是屡屡被李秀成提为先锋官!在多次成功的攻城略地之后,黄子隆在李秀成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1860年的时候,忠王接到命令,前往苏杭地区攻打杭州、湖州等清军军事重地,当时整个大清江山中最富有的地方莫过于此,因此洪秀全认为打下这里自己很快就能够将大清的江山揽入怀中。 忠王接到命令后立马开始分析,他认为应该要留下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留守大本营,此人还必须是心腹之人,他的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黄子隆的样貌。他深夜找来黄子隆询问:你愿不愿意驻守大本营? 黄子隆斩钉截铁地回复:王爷您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得到这样肯定的回复后,李秀成放下了所有的忌惮带领大军出发,此战太平军大获全胜,李秀成见到洪秀全的时候,对他说了详细的战斗经过,并且请洪秀全封黄子隆侯爵。洪秀全得到了大获全胜之际自然不好博了忠王的面子,当场封黄子隆为皎天侯。 忠王地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黄子隆作为忠王的心腹在太平军地位上也是嗖嗖地涨。两年后,英王战死这也就让忠王成为了天王洪秀全唯一的依靠,因此忠王的地位还在不断地飙升,可太平天国的实力早已大打折扣。 天王洪秀全这个人从天京事变上就能够看出来,此人的心胸是极其狭隘的!因此忠王拥兵自重的局面出现后,洪秀全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将忠王手下的将领几乎封了个遍,这也让忠王很不舒服。 黄子隆在此次封赏的名单中更是被直接封为潮王,黄子隆被封王后还被洪秀全亲自召见了一次,面谈中黄子隆表示要忠于天王,因为天王的权利是最大的,忠王对自己虽然不错,可再怎么说也只给了自己一个侯爵,但天王一出手就是王! 在封建社会成为了王侯公爵的人,要不是开国元勋,要不就是皇室子弟,因此封王的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1863年的时候,黄子隆出任无锡守将,无锡城是太平天国的屏障,这道屏障非常的重要。 黄子隆在担任无锡守将期间,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他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个硕大的无锡城。可若不是他还有谁能够牵制忠王呢?洪秀全用他也是无奈之举。 在担任守将后不久,李鸿章纠集了重兵对苏州城施压。在重重压力之下,李鸿章不得不向潮王黄子隆求援,可黄子隆认为:攻打苏州关我无锡什么事情?同朝为王,为何你要命令我?于是采取了隔岸观火,坐看两虎之争。 不久后,苏州城内断粮,本来黄子隆出兵支援一下,苏州绝不会被李鸿章围困的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苏州断粮后一些高级将领直接袭杀主将谭绍光,将苏州城让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进驻苏州城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这些天国王爷!黄子隆得知此事后立马饭都吃不下,他开始为自己的前程担忧,本来普普通通的商人能够成为了王就很了不起了,可让一个人起来容易,落得时候就太难了。 苏州城失陷后,无锡也很快被重兵包围。面对淮军的杀降政策,黄子隆根本不惧,可原本苏州与无锡互为犄角,若不是心存贪念岂能有今日之祸? 黄子隆兵败被擒后,要求见一面李鸿章,可李鸿章一点机会都没有给黄子隆,直接命令手下将其处死。赴刑台的时候,黄子隆选择从容赴死,台下百姓无不唏嘘!
甲午一战的清军主力是李鸿章的淮军,总兵力4万余人,机动兵力2万余人,根本不足以和
【2评论】【3点赞】
笑看江湖
李鸿章向黄子隆求援,写的什么狗屁玩意
微妙玄通
这地摊文充其量只能算山寨版
用户10xxx96
太平天国小农地主思想太重注定成不了大事
江东庶民
潮王黄子隆被淮军擒获后,顽强不屈。时人笔记说他“躯干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李鸿章审讯时,黄子隆“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一同殉难的还有他的儿子黄德懋及两员部将同检秦鸿源、军帅侯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