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赋闲许久的陈明仁突然成了香饽饽,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都发出邀请。好友劝陈明仁:“胡宗南那边,千万不要去。” 一年前,时任71军军长的陈明仁,因四平之战,成为东北国军将领的焦点,升任兵团司令官,获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时间风头无二。 可就在陈明仁在南京接受完表彰,去湖南老家探亲之际,却出了状况。 彼时,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已离开东北,陈诚走马上任,成为东北军政一把手。 陈诚到东北后,大肆更换将领,而与杜聿明交好的陈明仁,成为目标之一。陈明仁在四平之战中的一些做法,落下了口实,让陈诚有了借口。 四平之战中,陈明仁动用了大量物资用于构筑工事,例如将面粉堆成掩体,把大豆撒在天桥下,导致进攻的解放军战士滑倒,增加了攻坚难度。 陈明仁在守城时动用的物资,很多都是国民党军政人员囤积下准备倒卖的。陈明仁强行征用这些物资后,事后要以征收的价格补偿,无疑是得罪了这帮人。 此外,陈明仁为扩充兵力,将警察、机关人员、铁路、后勤人员等都派往前线。这种做法,导致这些人员中,战死战伤的家属,怨气很大,纷纷状告陈明仁。 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与陈明仁结怨,他将这些事渲染,趁机告发陈明仁 “纵兵抢粮”。 刘翰东作为陈诚的江浙同乡,由他出面,无疑为陈诚整治陈明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在没有充分调查核实的情况下,陈诚便依据刘翰东的告发,向老蒋去电请求查办陈明仁。 陈诚给的处理意见是将陈明仁“撤职查办”,老蒋考虑后,将陈明仁调离东北,担任中将参军,对那些所谓的“罪状”,不再深究。 在蒋军的黄埔一期生中,陈明仁素有“善战”之名。早在东征的惠州之战中,陈明仁带着敢死队率先登城,战后,老蒋下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 抗战中,陈明仁率预二师在九江御敌,之后又率部驰援广西,协助杜聿明的第五军进攻昆仑关,陈明仁巧用 “打黑不打白” 的战术,白天派少数官兵侦察,夜晚发动攻击,先后夺回多个高地,有力的配合了第五军的正面攻坚。 在1944年的滇西反攻中,陈明仁指挥部队沿滇缅公路正面主攻龙陵,在回龙山反击战中亲自督战,巧用佯攻战术,成功攻克回龙山。 尽管战功不小,但因陈明仁性烈如火,不得老蒋之喜,因此军职长期止步不前。1946年,陈明仁率71军进入东北,而他的黄埔一期同学杜聿明,已是指挥七个军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了。当年陈明仁当旅长时,杜聿明还是团长,但风水轮流转,两人地位发生了逆转。 等陈明仁好不容易升任兵团司令官后,屁股还未坐热,就落了一个撤职的结果,这对他打击很大, 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老蒋这个“校长”的为人。 到了1948年秋,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等人,纷纷向陈明仁发来了邀请。 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派亲信持亲笔信去南京见陈明仁,邀请他去西安绥署任职。 陈明仁犹豫不决,和几个好友商议,有人说:“胡宗南是蒋老头的心腹,你去后,怕是难以施展。” 陈明仁认为有道理,便婉拒了胡宗南的邀请。 不久后,杜聿明在南京开会时,来找陈明仁,邀请他去徐州“剿总”任职。陈明仁感谢了杜聿明的好意,但表示暂无“出山”的打算。 陈明仁和杜聿明在东北共事时,关系处得不错,之所以拒绝,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杜聿明只是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总司令刘峙和陈明仁并无多少交情。杜聿明当时兼任第二兵团司令官,他能给陈明仁的职务,无非就是军长,最多再挂一个兵团副司令官的头衔,这对当过兵团司令官的陈明仁而言,并无多少诱惑力。 二是,第二兵团实际由邱清泉掌控,接替杜聿明只是时间问题。该兵团主要军官大都是第五军系统的,邱清泉为人又骄横跋扈,连刘峙都敢顶撞,以陈明仁的性子,去了后,铁定和邱清泉搞不好关系。 就在陈明仁感到迷茫之时,白崇禧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白崇禧派人向陈明仁透露,他将保举陈明仁为华中 “剿总” 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白崇禧曾去东北视察,期间和陈明仁有过接触,对他印象很好。 彼时的华中“剿总”,编组了黄维的十二兵团、宋希濂的十四兵团、张淦的第三兵团。 黄维、宋希濂都是黄埔一期生,老蒋的心腹将领,两个兵团加起来有二十万众,而桂系的张淦兵团,只辖两个军,兵力不过五万。白崇禧为了改变华中桂军和“中央军”的力量对比,大肆拉拢张轸、鲁道源等杂牌将领,扩编其部队。至于陈明仁,白崇禧认为他和老蒋有矛盾,可以加以使用。 白崇禧是华中“剿总”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以他的身份邀请,加上给的职务也不错,陈明仁心动了,不过,此事还得老蒋同意。 老蒋认为陈明仁好歹是黄埔一期生,派去华中可以制衡白崇禧,因此很痛快的答应了。 陈明仁到武汉不久,东北解放。老蒋下令重建在长春覆灭的第一兵团,以陈明仁为司令官。如此一来,陈明仁身兼多个要职,地位已和杜聿明、宋希濂这帮一期生中的红人相当了。
1948年9月,赋闲许久的陈明仁突然成了香饽饽,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都发出邀请
国际大碗说
2025-04-08 12:35:10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