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突然发现一20岁女兵,昏倒在家门口。他四下看看无人,一下把

老阿七说史 2025-04-08 15:07:47

1937年,地主王学文突然发现一20岁女兵,昏倒在家门口。他四下看看无人,一下把她扛到炕上。片刻后,女兵解开衣襟,抱出一个满月的婴儿,含泪说:“大哥,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 “孩他爹,你听那是炮声还是风声。”寒冬腊月,战乱频繁,时局紧张,尽管王学文在当地有头有脸,多少能护住家人,王学文的妻子还是整日担惊受怕。 门外突然的动静让两人都愣住了,王学文让妻子藏起来,自己到外面查看情况。 肃穆的冷冬正如严峻的局势,就连走到院门的这几步路,王学文都得握着手枪小心前行。 王学文倚在土墙上的缺口向外张望,门外静悄悄的,大门前却伸出一双穿着草鞋的脚,天寒地冻的,脚上显然有许多冻疮。 王学文想着可能是逃难的村民,于是小心翼翼打开大门,倚靠在王学兵家门前的那个人,破旧的棉袄里,居然穿着八路军的军装,那是一名昏倒的八路军女兵。 见四下无人,王学兵赶快把女兵扛回家中,妻子见到来人,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你可是民团大队长,救回来一个八路军可咋办?” 王学文也犯了愁,要是让上面知道他收留八路军,到时候全家人都得遭殃。但是人命关天,这个女兵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他实在是不忍心将她丢到冰天雪地里。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忍心,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想整日打打杀杀的过日子。 王学文夫妇一咬牙一跺脚,还是先救人要紧,炕上的暖意融融,王学文的妻子给女兵喂了点儿米粥,女兵悠悠转醒。 她一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就伸手解开自己的衣襟,里面鼓鼓囊囊的,居然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王大哥,王大嫂,求您收留下这个孩子,给他一口吃的就好。” 王学文夫妇大为震惊,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兵,为何会知道他们的姓名,又为何要把婴儿送给他们夫妇抚养? 女兵名叫吴仲廉,是西路军的一名八路军,马家军不好打,西路军都被打散了。 正是战火纷飞之时,吴仲廉在战场生下一个男婴,天气寒冷,战事紧急,带着刚出生的婴儿东奔西走,孩子肯定活不过几日。 “这孩子的父亲呢?”王学文夫妇只听吴仲廉讲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却不知为何孩子父亲不在身旁。 吴仲廉眼含热泪回答“在前线,他还不知道孩子出生了……” 王学文此时也不免同情战火中被迫分离的红军夫妻,在前线就意味着生死未卜。 吴仲廉行军的过程中了解到,花园村的王学文有文化、懂道理,虽然是反动一方的势力,但是对战火中的百姓很同情,也许能给孩子一个容身之所。 吴仲廉这才只身来寻找王学文夫妇,“孩子可以跟您姓,他的父亲姓曾,就叫他王继曾。” 面对吴仲廉的恳切,王学文夫妇答应了这个要求,“放心,我们虽然家里没有多少粮食,可是我家孩子有的,继承也一定会有。” 吴仲廉郑重地感谢了这对善良的夫妻,将孩子交给了王学文,然后不顾风雪转身离开。孱弱的孩子似乎感知到母亲的不舍,突然张口哇哇大哭。 “孩子别哭,等战争结束了,妈妈就回来了。”王学文夫妇喃喃自语,似乎也是在给自己说,他们多希望战争能尽快结束,善良的人不用因为形势成为敌人。 吴仲廉再次奔赴前线,跟随红军英勇战斗,她的丈夫曾日三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死前都未曾抱一抱自己的孩子。 敌人攻势猛烈,西路军分头行动,吴仲廉带着伤病员和妇孺儿童,逃离敌人的追击,最终寡不敌众不幸被俘虏。 王学文听到吴仲廉被关押的消息,特意前去看望吴仲廉,告知她孩子一切的都好的消息。 收养红军的后代,还偷偷跟红军见面,王学文被马家军抓捕审问,家中生计十分艰难。 王学文夫妇从未放弃抚养吴仲廉的孩子,战火无情人有情,王学文夫妇的承诺价比千金。 解放后,吴仲廉到处寻找这个战火婴儿,王学文已经对王继曾视若亲子,但还是让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吴仲廉为了感谢王学文的帮助,特意给他赠送了牌匾,还赠送给他600元作为酬谢。 参考资料:王学文夫妇抚养红军后代2016-08-04来源:中红网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