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年,40万安南人公然向大唐挑衅,唐玄宗准备派兵镇压,可武将们纷纷怯战,唐玄宗心急如焚,怒吼着说道:难不成我大唐数千名战将无人敢领兵平定安南叛乱?文臣武将依旧默不作声,此时唐玄宗身边响起了一个声音:陛下老奴愿去,为陛下平定安南反贼。 群臣哄堂大笑,唐玄宗却特别尊重这名太监,便问道:此去你要多少兵马?太监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老奴只要一千御林军便可平定安南!这个太监就是与高力士齐名的杨思勖。 杨思勖出生便不像其他太监一样,古代太监大多是家里条件不行,才会选择去当太监,然而杨思勖乃名将之后,不料唐朝建立后,家族站错了队,导致整个家族就剩下这一根独苗,为了活命,他只能选择进宫当太监。 杨思勖进宫后,他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改变,从一个少帅成为了一个太监,相信这种人生落差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李治登基的时候,杨思勖就已经在宫中担任太监,他一直都在等待着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与李显争夺皇位,杨思勖选择追随李显。武则天死后,李显遭到了亲儿子李重俊的叛乱,李显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一躲再躲,关键时刻杨思勖站了出来与李重俊手下将领搏斗,搏斗仅仅三个回合杨思勖就斩杀了李重俊手下大将。 平定宫内叛乱后,杨思勖遭到了李显的信任以及韦后的巴结,李显让他担任银青光禄大夫,官居三品。不久后,韦后决定取李显而代之,他前去询问杨思勖愿不愿意追随自己。杨思勖很清楚韦后并没有当初武则天的能力,因此直接选择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隆基,并且成功站队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后,杨思勖就成为了皇帝身边最为信任的太监。唐朝规定太监的品级不能超过正三品,这也是当初为何李显让其担任正三品职务的原因,按照常理来说这已经是做到了太监业的巅峰,然而李隆基却直接让其担任正二品武将官职。 由此可见杨思勖真的是为李隆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772年即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年,安南联合越南以及柬埔寨准备脱离唐朝的统治,并且自称有着40万的兵马。唐玄宗得知此事后愤怒异常,他当即表示:一定要火速出兵打掉这群叛贼的威风。 可他问及满朝文武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主动前去,难道是安南太强大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主要原因是安南地区环境特别恶劣,到处都是毒烟与瘴气,如若安南来攻打大唐,大唐所有将领都愿意出战,可若主动去人家的地盘攻打,胜算的确不大。 眼看唐玄宗下不来台,杨思勖主动站出来说道:老奴愿去为陛下分忧解难!老奴并不需要太多兵马,只要一千御林军便可平定安南贼子40万大军!唐玄宗认为杨思勖是在开玩笑,虽然叛军号称40万是吹牛,可最起码也有10万左右的兵马! 杨思勖看到唐玄宗不相信自己,他便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安南地区气候恶劣,若我大唐军队远征胜算太少,不如前往当地募军,陛下只要拨给老奴一些金银,老奴定可平定此次叛乱。 唐玄宗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同意了杨思勖的做法,杨思勖即将到达安南的时候便开始招兵买马,很多当地人都愿意加入大唐的军队,并不想和大唐作对。就这样杨思勖在短时间内便招募到了8万左右的军队。 这些军队虽然没有经过训练,可他们特别熟悉安南地区的地形,因此也丝毫不逊色于安南当地的叛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杨思勖便平定了此次叛乱,军队也就地解散,唐玄宗对这件事情处理的结果特别满意,便直接给他封了国公,官至一品! 公元740年,杨思勖87时因病去世。
天宝年间,唐玄宗正躺在杨玉环的怀中午睡,突然梦到几个老和尚对他说:“陛下您别睡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