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经济学人》报道称,鉴于乌克兰战争仍看不到尽头,而美国援助面临不确定性,欧洲国家正推行所谓“豪猪战略”,加大对乌的弹药、防空与导弹供应,同时推动乌克兰自身国防工业的发展,被视为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支援方式。 乌克兰曾是苏联的重要军工基地,尽管产业日渐式微,但战争爆发后,凭借工程基础和新技术仍能转型。乌方计划制造500万架FPV无人机、3万多架远程无人机,以及大量导弹,包括“海王星”和“冰雹”等型。乌方还测试高速度弹道导弹,用于突破俄防空网。 德国前官员朗格指出,乌克兰电子战系统如“利马”已能干扰俄军导引炸弹。2023年乌军前线获得250万发火炮弹药,但也存在质量问题。 “博格丹”榴弹炮月产量已增至20门,是法国“凯撒”火炮的三倍,未来有望继续翻倍。乌克兰无法独立生产所有武器,需与西方建立合资企业,并减少对美制防空系统的依赖。目前正在开发能拦截弹道导弹的新系统。 不过,乌克兰法律复杂且信用评级低,影响外资。朗格建议优先支持民企。北约前官员波蒂埃也指出乌方过度依赖中国产零件,呼吁欧洲提供关键传感器与控制组件。 丹麦“采购代付+监督”模式成为典范,去年成功协助采购“博格丹”火炮及远程无人机。基辅希望今年筹资10亿欧元。尽管欧盟高层曾提议援助400亿欧元,但因部分国家反对,最终金额被削减至50亿,且采取自愿机制以降低阻力。
现在局势很明朗,美国得接招了,你敢动波斯,我就收台!中国这回不藏着掖着,直接演习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