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出来说实话了!在我们反制美国之后,4月8日,德媒刊文表示,对付美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象征性的对美国挥舞木棍。另一种则是,以牙还牙。但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才有能力同华盛顿如此分庭抗礼。对于经济强大,但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极其有限的欧洲来说,面对中美对决,欧洲人已经沦为旁观者。
这席话戳中了全球格局的痛点——当中国以对等反制让美国尝到苦头时,曾经的世界一极欧洲,为何连说不的勇气都拿不出来?
4月4日,中国财政部的一纸公告震惊世界: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这记组合拳直击美国七寸——全球90%的中重稀土加工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而F-35战斗机的电子元件、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都依赖这些工业维生素。
更让美国窒息的是,中国此次反制抛弃了差别化税率的温和策略,对大豆、汽车、芯片等商品一刀切,连特朗普的票仓农业州都未能幸免。 这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
当美国试图用对等关税胁迫中国时,商务部同步启动16家美国实体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工具,形成关税+科技+法律的立体防御。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市值在48小时内蒸发5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跌入技术性熊市,连苹果、特斯拉等巨头都未能幸免。德国经济周刊感慨:中国不再是2018年的中国,现在的她,有底气跟美国掰手腕。
与中国的雷霆手段相比,欧洲的反应堪称绵软无力。面对美国对欧盟钢铝加征25%关税,欧盟只能分阶段反制:4月1日先对威士忌、摩托车征税,4月中旬再扩大到农产品和电子产品。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暴露了欧洲的致命弱点——能源依赖美国液化天然气,防务依赖北约框架,甚至连反制关税的决议,都要在匈牙利、波兰等成员国的争吵中艰难通过。
更尴尬的是,欧盟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982亿欧元,却在关键领域处处受制。德国车企保时捷预计因关税损失34亿欧元,却不敢跟随中国实施对等反制;法国空客在美国市场遭遇壁垒,却只能寄希望于特朗普政府网开一面。
正如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所言:欧洲名义上是独立一极,实则是美国的‘经济附庸’——我们连对美国说‘不’的勇气,都要向中国借。
当欧洲在选边站中左右摇摆时,中国早已开始重塑全球贸易秩序。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而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贡献了47.8%的出口增长。这种去美国化战略让中国在贸易战中愈发从容: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宁德时代落户匈牙利,中国正用朋友圈打破美国的封锁。
更让西方震撼的是中国的技术突围。华为麒麟芯片实现5nm量产,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连美国国防部都不得不承认,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已超越美国。
德国经济研究所指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升级为‘规则制定者’,当美国忙着筑墙时,中国已经在搭建新的舞台。
德媒的真话,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是一场实力决定地位的博弈。中国用十年时间打造的抗压体系,让美国的关税大棒失去了威慑力;而欧洲因沉迷于美式庇护,最终在中美夹缝中失去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