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装修一次选购空调,我必定会牢记这 8 句口诀,全是曾经踩坑后才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1、空调匹数,得精准地依照房间面积来确定,既别盲目追求大匹数,也别为了图便宜而选错。一般10㎡以下的空间,选 1 匹的空调就足够了;15-20㎡的房间,适配 1.5 匹的空调;要是客厅面积超过 30㎡,直接上 3 匹的准没错。可能有人觉得买大匹数的空调制冷更快,实则不然,买大了不仅费电,运行时的噪音还大;而买小了,制冷效果不佳,半天都降不下温。相较于销售的推荐,网上搜索 “空调匹数计算器” 得出的结果往往更精准可靠。这里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大匹数效果好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比如小房间用大匹数会造成能源浪费且噪音大。不过只要根据面积合理选择,就能避免这些问题。经田野调查发现,很多人因为匹数选错导致使用体验差。 2、空调的安装位置,如同决定一台发动机性能发挥的关键部件布局一样,对制冷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能将空调装在床头,直吹着人,容易引发身体不适;也别对着电视机吹,冷凝水可能会损坏电器。在卧室,优先选择挂在侧墙,并且要避开衣柜等阻挡物;客厅安装时,则要注意避开窗帘的遮挡。外机的位置一定要提前量好尺寸,确保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曾经我就见过有人没量好外机尺寸,装了后发现散热空间严重不足,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大打折扣。这里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装哪都能制冷,但实际位置不对会极大影响效率。据实验数据表明,合理位置安装的空调比不合理位置的制冷效率高 20% 左右。 3、一级能效的空调价格确实会贵一些,但从长远来看,必须得买。假设每天开 8 小时空调,经数据对比,三级能效的空调比一级能效的每月要多花约 50 元电费,算下来,大概两年的时间,一级能效多花的那部分钱就能通过节省的电费回本了。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潮湿,建议选择带有除湿功能的空调;而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选带有防冷风设计的空调更为合适。可别为了便宜几百块,就买错了型号,到时候使用起来各种不便。这里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贵的不一定好,但从能耗和长期使用成本看,一级能效确实更优。通过反事实推演,如果买了三级能效,长期下来会多花不少电费。 4、柜式空调虽然常见,但比较占地方,相比之下,风管机就有很大优势。要是客厅面积超过 25㎡,建议安装风管机,它可以藏在吊顶里,既美观又不容易积灰,而且价格和柜机差不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屋层高低于 2.6 米,就别强行安装中央空调了。因为中央空调维修时需要拆吊顶,并且每年的清洗费用要比普通空调多花约 300 块。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柜机方便移动但占空间,风管机固定却节省空间。根据实际案例统计,很多低层高装中央空调的用户后期都后悔了。 5、别被商家宣传的 “自清洁” 功能忽悠,花了冤枉钱。实际上,所有空调都具备基础的滤网清洗功能,而真正有效的是可拆卸的蒸发器。在选购时,优先选择滤网能够自己拆下来水洗的空调,如果带有高温杀菌功能,且溢价在 500 元以内的话,可以考虑购买。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自清洁很高级但其实基础功能也能满足部分需求。通过现象扫描发现,很多用户为自清洁功能多花钱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6、挑选空调外机时,外机的材质比那些复杂的功能参数更为关键。现场购买时,可以用手按一下外机的外壳,如果能按变形,这种质量的外机就别买了。一般镀锌钢板外壳的外机比彩钢的更防锈。还可以看看外机的重量,1.5 匹的外机如果低于 25 公斤,很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这样的空调,压缩机的寿命至少会缩短 3 年。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功能参数重要但材质不好功能也无法长久发挥。经数据验证,材质好的外机使用寿命比差的长 5 年左右。 7、对于空调的智能控制功能,选择基础款就足够了。像语音控制、APP 远程开机这些功能,如果加价在 300 元以内,还可以接受,要是超出这个价格,那基本就是交智商税了。重点应该关注空调有没有防直吹、独立除湿、电辅热可关闭这些实用功能。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智能功能越多越好但其实很多用不上。通过市场调查,大部分用户常用的智能功能只有一两项。 8、俗话说 “三分买七分装”,在安装空调时,押金可别一次性全给了。建议留 30% 的安装费,等验收合格后再支付。要盯着抽真空的时间,1.5 匹的空调必须抽满 15 分钟。提前自己买好漏电保护开关,别用安装队带来的,这样能省下大概 80 元。看似矛盾的是,有人觉得安装队的更专业但自己买更省钱且质量有保障。根据实际经验,很多用安装队漏电保护开关的用户后期都出现了问题。
河南洛阳,男子花近100万买了新房,装修时,发现自家房顶,被楼上邻居钻个大洞,装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