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u17国少队在亚洲杯两连败提前出局,而印尼U17则两连胜提前晋级,现在中国足

夜春与体育 2025-04-08 21:04:38

中国u17国少队在亚洲杯两连败提前出局,而印尼U17则两连胜提前晋级,现在中国足球已经到需要仰望印尼的地步了,那么中国足球到底和印尼差距在哪里呢: 一、青训体系的系统性差距 印尼近年来通过“金翅鸟选拔计划”等政策,将年轻球员送往欧洲联赛接受系统训练。例如,中场核心马塞利诺·费迪南(Marselino Ferdinan)曾效力英冠牛津联,这种海外留洋经历显著提升了球员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 此外,印尼足协推动青训体系化建设,建立从U9到U20的单年龄段国家队,并通过职业联赛锻炼梯队球员。 相比之下,中国青训存在严重结构性问题:基层教练资质不足、训练方法落后,导致球员技术粗糙、战术意识薄弱。例如,中国U17球员在亚洲杯上的传球成功率普遍低于对手,甚至出现“面对面传不准”的低级失误。更关键的是,中国青训缺乏长期规划,频繁更换教练导致战术体系断层,而印尼则延续了韩国教练申台龙留下的“逼抢+对抗”风格,形成稳定的技战术传承。 二、教练团队的经验和能力 印尼主帅诺瓦-阿里安托(Nova Arianto)展现出极强的临场调整能力。在对阵韩国的比赛中,他通过密集防守和反击策略,利用补时点球绝杀对手;次战也门时,又及时调整为中场控球战术,最终4-1大胜。这种灵活应变能力源于印尼教练团队的长期积累——他们在赛前针对性地进行了高原适应性训练(塔伊夫海拔1700米),并通过热身赛模拟实战节奏。 反观中国教练上村健一,本就没有执教国家队经验,将核心前锋改造成右后卫,导致防守漏洞,在关键战中拒绝与强队热身,在临场指挥上对手早就通过换人取得主动,他却迟迟不换人,即使球员体能严重跟不上也视而不见。 三、球员的心理素质和配合默契程度 印尼U17展现出强烈的求胜欲望和抗压能力。面对韩国时,他们在90分钟后仍能保持高强度逼抢,并通过补射完成绝杀;对阵也门时,即使被扳回一球,也能迅速调整心态,最终连入三球锁定胜局。这种韧性源于日常训练中对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的强化。 而中国U17在两连败中暴露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阵沙特时,丢球后球员急于进攻导致前后场脱节;次战乌兹别克斯坦,门将依合散(Ihsan)出击滑倒送空门,折射出心态崩溃。此外,中国球员缺乏位置感和战术纪律,例如右后卫王一(Wang Yi)在防守时“背手目送传中”,被批“像考试时假装思考的学渣”。 四、备战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印尼的备战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他们提前一个月在沙特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针对塔伊夫的海拔调整体能储备;同时,通过与韩国、日本等强队的热身赛,检验战术体系。而中国U17的备战堪称“灾难级”:因全运会和三大球运动会,球队在预选赛结束后长达四个月未集中,导致状态下滑;赛前仅安排与缅甸、柬埔寨等弱旅热身,掩盖了真实水平;更致命的是,教练组忽视高原反应,未进行针对性训练,导致球员在70分钟后集体体能崩溃。 五、足球政策与方向的偏差 印尼足球近年来形成了“归化+本土培养”的双轨制。尽管成年队依赖归化球员,但U17坚持以本土球员为主,仅少量引进印澳混血球员马修-贝克(Matthew Beck)等具备国际视野的苗子。这种策略既提升了球队实力,又避免了青训体系的断层。而中国足球联赛过度依赖外援,导致本土球员成长空间被挤压。更严重的是,中国足协的政策缺乏连贯性:韦迪时代的“留葡计划”曾培养出多名国脚,但后续未能持续;国奥打中甲的设想因阻力夭折,而乌兹别克斯坦却通过类似模式成功培育人才。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足球继续这样下去,将会被印尼足球碾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可能发生的事实,你觉得中国足球应该像印尼学习吗?中国男足u17 U17亚洲杯 U17世少赛 中国U17国青

0 阅读:56
夜春与体育

夜春与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