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变"独角戏",亲情为何成了"断线的风筝"? 清明时节的墓园本该是人声鼎沸

云端漫步居 2025-04-08 21:07:35

清明祭扫变"独角戏",亲情为何成了"断线的风筝"? 清明时节的墓园本该是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如今却像被按了静音键。去年清明我在山腰处看见个穿红衣的小姑娘,独自蹲在碑前给爷爷烧纸,火苗映着她单薄的影子晃啊晃,活像支飘零的蒲公英。这种"孤岛式祭扫"正在各地蔓延——子女们像约好了似的各自为战,连寒暄寒暄的空当都不留。 老张家三兄弟去年差点为扫墓日程吵起来。"二哥非说初五是好日子,可大哥带着孩子赶高铁只能初六回。"张婶边择菜边跟我唠叨,案板上的韭菜还沾着晨露,"现在年轻人嫌我们老一套,可他们自己连面都不见..."这话糙理不糙。民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流动人口达3.8亿,三代同堂的家庭不足三成。不是不想念,是高铁票抢不到,调休拼凑不出完整假期。 但总有些温暖在缝隙里生长。我表弟在家族群发了段视频:他给太奶奶墓碑绑的电子蜡烛闪着暖黄的光,姑姑在海南视频连线唱起《月光光》,远在悉尼的堂妹举着咖啡杯碰杯。民俗专家王教授说得妙:"祭扫形式就像粽子的裹法,咸甜之争下包裹的都是思念这颗糯米心。"河北某村去年搞起"云祭扫服务站",帮留守老人直播祭奠,屏幕那头常有子孙偷偷抹眼泪。 下次清明不妨试试新法子:老宅里的爷爷奶奶录段唠叨发家族群,城里的儿女拍段窗台上的迎春花传视频。就像老话说的"心到神知",亲情这坛老酒,装在微信红包里是数字,在视频通话里是笑脸,落在坟头一捧土才是本真。别让科技冲淡了人情,该握紧的手,隔着屏幕也要牵一牵。

0 阅读:43
云端漫步居

云端漫步居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