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中国是“谋事在毛,成事在周”,其实不完全对。尤其是读了周恩来对毛泽东的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4-08 21:13:37

有人说,新中国是“谋事在毛,成事在周”,其实不完全对。尤其是读了周恩来对毛泽东的这番评价以后,我更加认为:“毛周”似乎是一个合体。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认为,周恩来的性格是“鸽性”,意思就是和鸽子一样,温柔善良,温文尔雅,遇到事情也冷静处理,很少生气,这确实符合周总理的品质。那么毛主席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毛主席其实自己说过,他认为他的性格是“虎气”,原句是: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猴气为次。老虎和猴子的性格大概就是有一定的威严在。所以充满虎气的毛泽东,性格上就是耿直、执拗、善于挑战,善于创新,这也符合毛主席的特质。当然,正因为他择善固执,不肯屈从,所以革命早期几度被冷落,几度受打击,即使如此,毛泽东宁折不弯,相忍为党,大局为重。 据说毛泽东最瞧不起的就是屈服,有一次和干部开会,说到项羽这个人,毛主席非常佩服,他说我们要学习项羽的英雄气节,还类比了张国焘这样的人。 大多数时,毛主席不会生气,即便和周恩来等人讨论问题也很温和,但熟悉毛泽东的人都知道,毛主席生气的时候火气很大,让人害怕。比如电视剧《井冈山》中就有镜头,毛主席和朱德吵架吵的不可开交,陈毅从中劝说还被毛主席一顿说。 在苏区时有一次,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和他讨论问题,说的说的就吵起来了,毛主席还要动手打他,吓得毛泽覃围着桌子一直跑。很多年后,毛主席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海说起来这件事,说“我那个小弟,有一次惹我发脾气,我就打他。”言语中充满了惋惜和怀念。 再比如,1948年的一天,王明来到毛主席办公室,不知道讨论什么又吵起来了,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毛主席质问他:到现在你还想不通?现在快胜利了,你怎么还不反省! 当然,如果纯说毛主席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也不完全对,毛主席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也是一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他曾对自己的妻子贺子珍说过,我这一生不爱流泪,但有三种情况。一就是听不得老百姓因为过得苦而哭泣,二就是我的警卫员为了保护我牺牲了。三就是听说你(贺子珍)在贵州负伤了快不行了,我急的哭了。 毛主席生前的很多警卫员在他们的回忆录中都曾写过,说毛主席在看戏的时候,看到非常感人的情节也会不由自主地落泪,尤其是反映老百姓的苦难,或者底层人民的苦难时,比如他在看《霸王别姬》《白蛇传》时都会动情地掉眼泪,这足以说明,毛主席是一个性格很丰富的人,说他是完全的“虎气”并不准确。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所以才有了那句“谋事在毛,成事在周”,意思就是毛主席的性格雷厉风行,适合做重大的决策,而周恩来温文尔雅,说话温和,适合去调节关系,处理具体事物。 但事实上,“虎气”和“猴气”只是一种形象说法,在毛泽东的个性结构中,远不只包含一对矛盾,而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在处理犯下重大罪过的犯人时,毛主席常常毫不留情,大手一挥,尊重法院的判决。在解决工作人员的生活问题时,毛主席则是用自己的稿费能帮则帮,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民领袖。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他的遗体被放入纪念堂永久保存,实际上是违背了他的“生前愿望”,但不可否认,华国锋同志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关于毛主席的性格,笔者很认可周恩来的说法,周恩来对毛主席评价说,“在毛泽东的性格中,既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谦虚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动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很难同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同时具有这些极不相同的个性。缺少其中的哪一种,不是现实中的毛泽东。” 几十年来,尤其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的几十年,国内外很多专家研究毛主席时,常常会给予他众多桂冠,比如“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诗人”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性格,周恩来的说法应该是非常符合实际的,毕竟他们的最亲密的战友和知己。与其说“谋事在毛,成事在周”,不如说他们二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0 阅读:288

猜你喜欢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