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让步之后,美国副总统迅速前往印度访问:此次访问成败至关重要!
印度明确表示,不会对美国加征的26%关税采取报复措施,主要是因为双方正在推进贸易协议谈判,并且希望借助“非互惠贸易安排”条款争取关税缓征的机会。白宫对印度的这一态度大加赞赏,随即派出副总统万斯以及安全顾问沃尔兹访问印度。美国期望将印度树立为典范,以此向中方施加压力。
印度打算通过单方面做出让步,来换取美国关税豁免,继续采用其“以退为进”的谈判策略。尽管美国试图把印度打造成“中国替代者”,但印度制造业存在的深层次短板,使其难以胜任这一角色。例如:电力供应不稳定,2023年工业用电缺口高达1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陆运成本是中方的2倍,港口效率仅为中方的60%;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互联网覆盖率不足10%。
印度虽然拥有10亿劳动人口,但技术工人占比仅为23%,而中国为45%;语言、技能标准不统一,难以承接精密制造订单。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如芯片制造设备进口依赖度达92%;印度本土配套率不足30%,而中国则为75%;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万斯的印度之行,注定会成为美国“去风险”战略的一次标志性失败。当美国试图用“印度制造”暂时填补“中国制造”留下的空缺时,显然忽略了经济规律和地缘现实的双重限制。而且万斯最终目的是把工厂迁回美国,仅这一点就与印度存在直接矛盾。所以,双方根本不可能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