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7日,敌人将方志敏押至江西南昌豫章公园“示众”,现场给他拍下了这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方志敏衣着打扮与普通百姓、红军战士毫无异处,寒冷的冬天身上只穿着一件破棉袄。方志敏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1935年2月7日,国民党军警将一位身着破旧棉袄的囚犯押往豫章公园。这位囚犯昂首挺立,目光坚定,丝毫不惧周围荷枪实弹的押送人员。他就是被俘不久的中共领导人方志敏。 国民党当局本想通过这场"示众"来宣扬"剿匪"胜利,让民众看看这位"共匪首领"如何低头认罪。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方志敏面对围观群众时展现出的是一位革命者的从容与气度。照相机定格下这一历史瞬间:破棉袄下是挺直的脊梁,平静的面容中透着坚毅的眼神。这场本应是囚犯受辱的"示众",反而成了方志敏向民众无声宣传革命精神的机会。 就在被俘的前几天,方志敏还奋战在革命前线。回溯到1934年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后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了红十军团。作为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虽重病在身、行动困难,却坚定地表示:"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红十军团孤军深入浙江、安徽等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区,不仅宣传抗日、发动群众,还成功调动、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然而,面对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红十军团终因寡不敌众、缺乏后援,在浴血奋战两个月后于怀玉山区遭遇失败。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不幸被俘。 被捕后,国民党立即将方志敏押往南昌,关进所谓的"优待号"牢房。蒋介石对方志敏的处置亲自过问,一方面想通过"示众"来打击共产党的声望,另一方面也妄图通过劝降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来瓦解革命队伍。然而,当他们将方志敏押上铁甲车和高台时,面对的却是一位昂首挺立、毫无惧色、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这反而让国民党当局十分紧张,生怕他被群众营救抢走。 铁窗之内的方志敏并未被监狱的高墙和铁栏压垮。在南昌监狱的"优待号"里,他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这里关押的大多是国民党的一些官僚政客和其他有头有脸的人物,环境复杂。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方志敏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狱友——胡逸民。 胡逸民是浙江永康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推行民主革命,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国民党元老。他被关进监狱的罪名是"通共嫌疑"。初次见面时,胡逸民自称"永一",表示是受狱方所托来做方志敏的工作。方志敏毫不客气地回应:"哦,你是来当说客的吗?想叫我投降吗?那是天大的笑话。" 然而,经过几次接触后,胡逸民被方志敏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两人渐渐成了朋友。胡坦言:"我的真名叫胡逸民,所谓'永一'是永康逸民的偕音。方先生如果信得过我的话,有什么需要我办的事尽管说,我保证尽力去办。" 方志敏没有消沉等待死亡,而是在牢笼中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不到7个月的时间,创作了约14万字的狱中文稿。这些作品包括《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仅系统总结了自身的革命经历,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关押期间,方志敏担心自己随时可能被处决,便精心安排了文稿传递的多条路线。他在给胡逸民的信中写道:"为了防备敌人突然提我去枪毙,故我将你的介绍信写好,是写给中央的。内容是说明我在狱中所做的事,所写的文稿……请你记住你对我的诺言,无论如何,你要将我的文稿送去。" 就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蒋介石对方志敏实施劝降失败后,立即下达了秘密处死方志敏的密令。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实现了他"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的誓言。 方志敏牺牲后,胡逸民携带文稿出狱,辗转前往上海寻找鲁迅,然而鲁迅已于不久前病故。胡最终将文稿交给了章乃器夫妇。在章乃器被捕后,其夫人胡子婴又将文稿交给宋庆龄保管,宋庆龄又将文稿转交给了时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的义乌人冯雪峰。文稿就这样经过多人之手,几经辗转,终于送达党的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在冯雪峰的主持下,方志敏的《清贫》《可爱的中国》和《遗信》在上海编印成书,取名《可爱的中国》,初版3000本。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排印出版了50万册。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以及"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等铮铮誓言,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1935年2月7日,敌人将方志敏押至江西南昌豫章公园“示众”,现场给他拍下了这一
熹然说历史
2025-04-09 00:22:48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