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汤景延将军被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给他拍了照片,面对死亡,他不仅毫无惧色,还面带微笑神色“傲慢”。 1948年5月14日,上海淞沪警备区司令部大院内,一位身穿破旧衣衫的中年男子被押解到行刑场。他就是新四军苏浙游击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汤景延。此时的他,双手被绑,身上伤痕累累,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傲然。 三个月前,汤景延率领的65名战士在奉贤县遭遇敌军重重包围。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受伤被俘,随后被押往上海淞沪警备区司令部看守所。从被俘那天起,国民党军方便对他进行了严酷的审讯。他们知道汤景延的身份不一般,若能让他叛变,对共产党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监狱中,敌人拍下了汤景延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身着一身破旧的衣袄,手臂上因伤口包裹着绷带,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脸上带着微笑,仿佛在嘲笑敌人的无能。国民党军方原本想通过这张照片羞辱这位共产党将领,却无意中记录下了一个革命者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傲骨。 "你只要配合我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情报,不仅能保住性命,还会有高官厚禄。"审讯官一边说,一边将一份伪装好的自白书推到汤景延面前。 汤景延看了一眼,冷笑道:"我是共产党员,死又何惧?" 几周的审讯下来,敌人既没能从汤景延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也没能动摇他的意志。相反,在狱中的汤景延还不断鼓舞着其他被关押的同志:"我们是在上海快要插上红旗前流血的人,这是我们的光荣!" 敌人对汤景延的顽强意志感到恼怒,最终决定处决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将领。在行刑前,行刑官例行公事地问道:"你还有什么遗言?" 汤景延平静地回答:"家在解放区内,在沪并无亲友。"简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坚信,即使自己倒下,革命的火种也会在解放区继续燃烧,直到全中国的解放。 在两声枪响过后,汤景延壮烈牺牲,年仅44岁。 直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解放军战士才找到了汤景延的遗体,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他与其他牺牲的革命烈士一起安葬在龙华烈士公墓。 1924年,年仅20岁的汤景延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毕业,怀揣着理想加入了国民党。作为江苏如皋一个富户家庭的子弟,他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那时的汤景延或许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写下一段传奇。 汤景延早年因发表同情共产党的言论,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名逮捕,若非当地有影响力的朋友出面担保,恐怕难以脱身。这段经历让他开始审视国民党的本质,为日后的转变埋下伏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汤景延当时正在江苏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军事谋报处工作,看着祖国山河沦陷,他决定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他先是在灵甸港组建了海门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后因各地方武装争权夺利,转投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纵队。 1941年2月,汤景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的上司李长江背叛祖国,率领8个支队投敌。面对生死抉择,汤景延选择了"宁死不当汉奸",带着一部分忠诚的战士和武器装备投奔新四军。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很快被粟裕任命为通海自卫团团长,"汤团"由此而来。 1943年春,日军对苏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清剿。就在这关键时刻,粟裕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让汤景延带领通海自卫团假装投降,打入敌人内部。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你愿意带着一个团去诈降吗?"粟裕郑重地问道。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汤景延坚定回答。 4月15日凌晨,汤景延率领600余人"起义"投向日伪方面。为使这场"叛变"更加逼真,粟裕还安排了部队与汤团激战,并处决三名叛徒以迷惑敌人。汤景延很快获得了敌人的初步信任,被任命为"外勤警卫团"团长。 在敌营中,汤景延表面上花天酒地,与日伪头目称兄道弟,甚至将家小都搬到南通"汤公馆",以示诚意。他还前往苏州晋见伪江苏省主席李士群,获得了"少将旅长"军衔。借着这层身份,汤景延开设了"协记公行"企业,暗中为新四军运送物资,同时搜集情报,控制口岸,确保我方人员来往自如。 在167天的潜伏期间,汤景延面临无数危险。他的参谋长苏农开始堕落,成为潜在的叛徒。在权衡利弊后,汤景延忍痛处决了苏农,保证了行动的安全。 1943年9月,日伪为分化汤团,将其改编为"教导二大队"并分散驻防。汤景延意识到危险,请示粟裕后决定"破腹而出"。9月29日晚,他以二营长周显才婚礼为名,引诱敌方特务到场,然后一举拔掉敌人十几个据点,率600余人安全返回苏中军区。
吕布为什么天下无敌?因为吕布是三国中有记载的身高最高的名将。达到了惊人的2米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