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聚餐的时候递给钱学森一支烟,即使钱学森没有抽烟的习惯,但还是准备伸手接过

佳说历纪 2025-04-09 00:46:51

毛主席在聚餐的时候递给钱学森一支烟,即使钱学森没有抽烟的习惯,但还是准备伸手接过,可是没成想,毛主席却把烟收回去了。

1964年12月26日,北京城内寒风凛冽,但中南海内却是一片欢声笑语。这天是毛主席71岁的生日,一向反对为自己庆生的他,却破例举办了一次生日宴会。与普通的生日不同,毛主席自掏腰包,邀请了包括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以及钱学森、王进喜、陈永贵等各界代表共30多人参加。 钱学森原本被安排在另一桌,但毛主席在审核名单时,特意将他的名字划到了自己这一桌。宴会开始后,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高度赞扬钱学森:"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面对如此高的评价,钱学森显得有些不自在。就在这时,毛主席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向钱学森递了过去。虽然不抽烟,但出于礼貌,钱学森还是双手准备接过。然而,就在烟即将到手的瞬间,毛主席却突然将烟收了回去。看着钱学森疑惑的表情,毛主席笑着说道:"还是得要自力更生哟,如果靠外援,人家不给,就没有了。" 这支未递成的香烟背后,是一段艰难却辉煌的历史。 时间倒回到196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并撕毁了257个科技合同。原本承诺提供的原子弹、火箭、导弹样品模型全部泡汤。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钱学森坚定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自己也能干!"毛主席当时在烟灰缸上拧熄烟头,充满信心地回应:"由你牵头,我们要比他们干的好!" 令人震惊的是,仅仅17天后,中国就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准确命中预定目标。这一成就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也验证了自力更生的正确性。 四年后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震惊了全世界。正是这一历史性突破,让71岁的毛主席欣喜若狂,决定举办这场特殊的生日宴会。 1970年的五一劳动节,天安门城楼上人头攒动。毛主席与钱学森在这里进行了他们最后一次会面。周总理为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介绍完钱学森后,毛主席拉着钱学森的手进行了一段亲切交谈,特意嘱咐他:"要到群众中去,一切的科技进步都是为了人民!"这简单的一句话,成为钱学森日后工作的重要指引。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会发现这位"导弹之父"的回国之路并不平坦。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就已成名,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也是美国火箭技术的重要开拓者。1950年,当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钱学森便萌生了回国的想法,然而美国政府却以"掌握机密"为由,将他羁留在异国他乡整整五年。 直到1955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斡旋下,钱学森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到祖国后的钱学森立刻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着手组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回国三个月后,毛主席组织召开了一场讨论《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国务会议。会议休息期间,毛主席走到科学家们中间,与钱学森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没有寒暄,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物理问题:"如今科学家们都说基本粒子不能再分,但是我认为,万事都有两面性,对立统一,无限可分,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让钱学森一时语塞。按照当时的物理学研究,基本粒子确实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但他又不想贸然反驳。看出钱学森的犹豫,毛主席笑着说:"这只是我的观点,咱们可以拭目以待,也希望钱先生能为中国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去验证这个观点。"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物理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确实发现了比原有粒子更小的组成部分,验证了毛主席的预言。1977年,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甚至在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提议将这种小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这位具有深刻哲学思维的领袖。 在1957年的第二届政协会议晚宴上,钱学森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但有了一个小插曲。当时已是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被安排在第37桌,但当他走到桌前却始终找不到写有自己名字的座位。正当他尴尬不已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湖南口音:"学森同志,过来这边坐!" 原来,毛主席在审阅宴会名单时,特意将钱学森调到了自己所在的第一桌。那次晚宴上,毛主席边给钱学森夹菜边聊天:"这是我们湖南的菜,辣子的味道很好哇,你尝尝。"钱学森幽默回应:"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咸,今天就先试试专业的辣。" 钱学森向毛主席提交的"上天入地下海"建议,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上天"是指发展人造卫星和导弹技术,"入地"是运用工程控制论加快矿山资源开发,"下海"则是加强海军舰艇研究,争取早日研制出核潜艇。

0 阅读:288

猜你喜欢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