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北一位村民上山砍柴,疲惫不堪之际,他随意坐在一块青石上歇息。谁知刚一落座,便觉阵阵沁凉从身下传来,他低头细看,顿时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消息源自:河北省文物局1992年《易水紫翠玉矿勘查报告》(内部档案);易水县旅游局2010年编印《易水砚文化志》】 1991年夏天,河北易水县的老李像往常一样背着柴刀上山。那天太阳毒得能把人晒脱皮,他走到半山腰实在扛不住了,一屁股坐在块大石头上想歇口气。嘿,这一坐可不得了——屁股底下凉飕飕的,跟坐在井沿上似的。老李拿手一摸,石头表面晒得烫手,底下却像冰镇过的,怪得很。 "该不会是块玉吧?"老李嘀咕着,柴也不砍了,蹲下来就刨土。这石头露在外头的部分只有脸盆大,可越挖越不对劲。挖到日头偏西,已经刨出个两米见方的大坑,那石头还往土里扎着根呢。他媳妇拎着饭篮子找来时,看见自家男人灰头土脸地跪在坑里,活像只刨洞的土拨鼠。 "你魔怔啦?柴火呢?"媳妇把玉米饼子往坑边一撂。老李抹了把汗,眼睛亮得吓人:"孩儿他娘,咱要发财了!这石头夏天冒凉气,保不齐是皇帝老儿坟里的宝贝!"媳妇将信将疑地摸了摸石头,突然压低声音:"可不敢声张,明儿个借个驴车来拉。" 第二天晌午,村里卖豆腐的张婶就瞧见老李两口子推着独轮车往山上跑,车斗里还摞着铁锹麻绳。不出三天,整个易水县城都在传:老李在青龙山上挖着龙王爷的冰床了!村长王守业蹲在村委会门槛上抽旱烟,听着妇女们越传越邪乎的说辞,烟锅子往鞋底一磕:"老李啊,这事儿得上报。要真是文物,私藏可是要吃牢饭的。" 县文物局来的专家团队可算开了眼界。那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技术员刚把地质锤往石头上一敲,整个锤头就震得嗡嗡响。领队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腿:"好家伙,这哪是普通石头?是整块的紫翠玉!做砚台的上等料子,搁古代够给皇上进贡的!"村民们围在警戒线外,听见这话炸了锅。有人喊:"老李这回可赚大发了!"却见几个穿制服的正给老李做笔录,他媳妇在边上直抹眼泪。 后来事情就由不得老李做主了。县里调来起重机,足足花了半个月才把这块百吨重的"巨无霸"请下山。最绝的是第二年春天,县文化馆突然贴出告示:要招二十个石雕匠人。原来这紫翠玉被定成了"易水砚"原料,政府打算雕个镇县之宝。有个参加过工程的老石匠回忆说:"那石头硬得很,刻坏三把金刚钻才雕出第一条龙须。我们轮班干了六年,光石粉就扫出去十几板车。" 2009年秋天,老李蹲在县文化广场的台阶上,瞅着被玻璃罩子保护起来的九龙巨砚。导游正给游客们讲解:"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紫翠玉砚,光龙眼睛就用了十八颗玛瑙..."有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突然指着展板问:"那发现它的老爷爷得奖励多少钱呀?"导游笑着摇头。老李闻言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背着手往家走。路过小卖部时,他摸出三块钱买了包"官厅"烟——比二十年前抽的"丰收"牌贵了两块五。
“火到央视新闻了!”河北,代驾小哥接单途中,发现前方有人被撞吐血,没想到,他好心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