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卤菜店排队骗局:10人排队9人是托,央媒深入调查真相大白 2025年4月7

郑文玩转趣事 2025-04-09 07:59:13

揭露卤菜店排队骗局:10人排队9人是托,央媒深入调查真相大白 2025年4月7日,一家知名卤菜店因其门前常年排起长龙的场景而备受关注。然而,一则关于“10人排队9人是托”的传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媒体记者团队于当日展开了深入调查,揭开了这一商业现象背后的真相。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这家卤菜店通过雇佣“排队托”制造虚假繁荣的手段,吸引消费者上钩,涉嫌误导市场和消费者。以下是详细报道。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某商业街的一家卤菜店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人气爆棚”的排队现象,成为本地乃至全国的网红打卡点。店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队,社交媒体上也不断有顾客晒出排队照片,称其卤肉香气扑鼻、口感绝佳。然而,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每次路过那家店,排队的人似乎总是不变,甚至有些人排了很久却不进去,感觉很奇怪。”这一质疑迅速引发热议,有人甚至猜测店家可能雇佣了“托”来制造假象。 为核实这一传闻,中央媒体记者于2025年4月7日下午14:30抵达现场,开始了为期4小时的实地调查。记者发现,卤菜店门前的确排起了长队,约有20人在等待,但队伍的组成和行为却显得异常。许多人虽然穿着普通,但表情呆板,且在排队过程中几乎无人交谈,甚至有人在队伍中玩手机或低头看书,显得漫不经心。 记者团队首先对排队人群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中,有3名自称是“普通消费者”的人表示,他们确实是为了品尝卤菜而来,但当记者追问具体排队时间和频率时,他们的回答显得闪烁其词。其中一人声称“已经排了半个小时”,但记者观察到他在队伍中并未表现出任何焦急或不耐烦的情绪。 随后,记者注意到,一群约10人的队伍中,有几人穿着相似的服装,且在排队期间频繁互相交流,低声交谈的内容似乎与“轮班”“下班”有关。记者悄悄录下了这段对话,并请专业唇语专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人正在讨论“今天排到几点”“老板说每人50块钱一小时”等内容。这一发现初步证实了网民的猜测:这些排队者可能是店家雇佣的“托”。 为了进一步印证,记者联系了附近几家商铺的店主进行侧面了解。一位邻近咖啡店的老板透露:“那家卤菜店的生意确实火爆,但我觉得有些不对劲。每天早上7点多,店门口就会突然出现一堆人排队,但这些人似乎不是真正的顾客,更多像是‘临时演员’。有时候他们排了半天,里面的人一多,他们就悄悄散了。” 记者团队随后调取了店家附近监控视频,并结合现场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在4小时的观察中,共有约50人次参与排队,但真正进入店内消费的仅为5人,占比仅10%。其余90%的排队者要么在队伍中逗留一段时间后离开,要么在店内顾客减少时集体散去。这一比例与网民口中的“10人排队9人是托”高度吻合。 此外,记者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发现该卤菜店的许多“好评”评论发布时间高度集中,且内容雷同,大多赞扬其“排队值得”“味道一流”。记者联系了部分发帖者,但多數人拒绝回应或声称“只是路过顺便排队”。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家卤菜店的负责人李某最初否认雇佣“托”的行为,称“我们的生意确实好,顾客自愿排队是正常的商业现象。”但当记者出示监控视频和现场录音证据时,李某的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他承认店里确实“请了一些人帮忙维持秩序”,但坚称这些人是“临时工”,并非专门“排队托”。 然而,记者进一步追问这些“临时工”的工资来源和具体职责时,李某拒绝详细说明,仅反复强调“我们的卤菜质量有保障,顾客满意度很高。”这种避重就轻的回应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店家诚信的怀疑。 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商业伦理专家王教授表示,这种通过雇佣“托”制造虚假繁荣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商业欺诈行为。他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扩散,可能会让消费者对所有‘网红店’失去信任,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 营销专家张女士则认为,虽然这种“排队营销”在短时间内可能吸引流量,但其可持续性极低。一旦真相曝光,店家的信誉将一落千丈,消费者也可能集体抵制。 事件曝光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4月7日晚间,监管部门发布声明称,已对该卤菜店启动立案调查,将重点核查其是否存在雇佣“托”行为、虚假宣传等问题。若调查属实,店家将面临高额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愤怒:“花了几个小时排队,结果发现自己被当傻子耍?”也有消费者反思:“以后再也不相信什么‘网红店’了,营销套路太深。”与此同时,一些网民呼吁加强监管,杜绝类似骗局的发生。卤味培训骗局 卤菜经营 卤菜班培训 卤肉骗局

0 阅读:1
郑文玩转趣事

郑文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