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重:一个美国家庭的“涨价日常”
[喵喵]
清晨6:30,住在俄亥俄州的约翰被手机闹铃吵醒。这部iPhone 15是去年花999美元买的,但店员告诉他,若特朗普对华104%关税落地,新款iPhone价格可能飙升至2300美元。“以后换手机只能买二手了。”他叹了口气。
7:00,约翰走进厨房准备早餐。麦片盒上的价签让他皱起眉头——从4.99美元涨到了6.5美元。中国生产的食品包装机械因关税成本增加,推高了食品加工费。妻子琳达抱怨:“连燕麦都吃不起了。”
8:30,约翰开车送孩子上学。油价涨到每加仑5.2美元,因为炼油厂进口的中国催化剂被加税,炼油成本增加15%。他不得不减少周末自驾游计划。
14:00,琳达收到宜家邮件:书柜价格从299美元涨至620美元。30%的家具依赖中国进口,关税导致全美家具均价上涨47%。她决定放弃装修婴儿房的计划。
18:00,约翰在沃尔玛选购日用品。中国制造的塑料盆从3美元涨到6.2美元,LED灯泡从2.5美元涨至5.1美元。收银员提醒:“下周连卫生纸都要涨价,囤货吧。”
20:00,全家围坐看电视。索尼85英寸4K电视标价已从1999美元涨至4100美元,中国液晶面板被加税后,电子产品全线涨价。儿子哀求的游戏主机PS6标价899美元(原价499),约翰只能摇头。
22:00,琳达刷手机看到新闻:美国建材批发商警告,中国产石膏板涨价104%后,装修一套150平米的房子需多花1.2万美元。她熄灭屏幕,对丈夫苦笑:“我们连屋顶漏雨都修不起了。”
数据印证: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104%关税将使四口之家年支出增加2300美元。从清晨到深夜,从手机到马桶盖,美国民众正为“关税子弹”付出真金白银。当“中国制造”变成奢侈品,所谓“保护美国产业”的承诺,最终化作超市货架上刺眼的价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