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妻子周诒端问:“左老三,你每年收入多少两银子?”

平南 2025-04-09 10:18:31

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妻子周诒端问:“左老三,你每年收入多少两银子?”左宗棠回答:“4万两白银!”妻子大怒:“你每年才给家里寄200两,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养情人了!你的钱都花哪里去了?”

要知道,以左宗棠当时升任的闽浙总督一职,他每年的俸禄和养廉银合计年入四万两白银这在当时的晚清官场可以堪称是巨款了。

然而,如此一笔“巨款”他的妻子周诒端在家中每个月也仅仅收到了200两家用。

不过面对妻子的这股怒火,左宗棠只是淡然地苦笑摇头,缓缓道出真相:“夫人,我的这些钱,全拿去养兵赈灾了。”

原来,当时的左宗棠虽然手握重权,但是因为清廷财政亏空,所以他们常常需要自筹军饷。

再加上当时国家的西北边疆告急、陕甘回民起义频发,朝廷拨款更是捉襟见肘。

所以为了保家国安宁,左宗棠就将自己的俸禄大部分都投入了军需,甚至还向民间的富豪商人借贷。

本以为妻子周诒端得知原委后不理解,可妻子却是含泪握住丈夫的手,坚定地说道:“你只管为国 尽忠,家里有我!”

可以说,左宗棠身上的这个清廉作风,放在古今都是难得可贵的,而这和他早年的经历密不可 分......

左宗棠出身于湖南的一个寒门家庭,18岁丧父后家道中落,因此被迫入赘了湘潭周家。

尽管左宗棠顶着“赘婿”的名声而饱受嘲讽,但他的妻子周诒端却始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为了支持左宗棠考取功名步入仕途,她不惜变卖自己的嫁妆供丈夫读书,甚至为了延续左家香火,无子的她居然联合自己的父母力劝他纳妾。

但左宗棠深知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母对自己恩重如山,所以他曾经立下誓言不纳二色,最后却不得不在岳母的拐杖“威逼”下妥协,纳了丫鬟张氏为妾,最终生下了四子一女。

不过左宗棠并不是读书的料,尽管妻子和岳父母如此的砸锅卖铁供他读书,但他的科举考试是屡试不第的挫败。

无奈之下,左宗棠只能认命的转向实践,他刻苦钻研于农学、地理,甚至还自编了一部《朴存阁农书》著作。

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左宗棠更是以幕僚的身份崭露头角,凭借着长沙保卫战一战成名。

对此,曾国藩对左宗棠赞不绝口,称赞他是“才可大用”,而林则徐在临终前更是将西北边防的重任托付于他。

但奈何当时的朝廷腐败问题实在是严重,为了拯救苍生百姓,他只能散尽家财......

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时,他的年俸两万两,养廉银另计。

但是因为朝廷的不作为拖欠军费,左宗棠不得不自掏腰包填补了这个缺口。

到了1876年西征新疆,左宗棠更是抬棺出征,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投入了军需。

据传说,左宗棠当时经手的军费高达6000万两,相当于清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

所以在左宗棠临终时,他的全部家产仅剩余两万五千两,他四个儿子各得五千两。

对比之下,李鸿章的家族敛财无数,衬得左宗棠的清廉更显悲壮。

1881年左宗棠奉召回京,在返途过程中居然因为没有钱缴纳崇文门“过路费”而被阻止了五日,最终靠着恭亲王垫付的八千两银子才得以通行。

对此,当时守门的太监忍不住讥讽左宗棠:“一个封疆大吏竟然穷到了这个地步?”

而左宗棠只是淡然回应:“我的俸禄都拿来充当国家的军需了,哪里还有闲财呢?”

左宗棠和周诒端“四万两白银”的故事,映照出了一代名臣“宁苦其身,不负苍生”的赤子之心。

当后世惊叹于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烈时,我们更应该铭记:真正的英雄,从不在账簿上书写功绩,而是在山河间刻下的信仰。

0 阅读:2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