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明确要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底色,但规定“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可豁免。这一条款导致部分连锁品牌(如肯德基、米村拌饭)的红色招牌未被整改,而本土或区域性连锁品牌(如蜜雪冰城)则被强制更换为绿色招牌。这种差异化执行引发公众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被批评为“窝里横”——即政策对本地商户严苛,对外资或国际品牌宽松。尽管政策声称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标准模糊、流程不透明的问题。例如,蜜雪冰城部分门店因位于“大路口”被要求整改,而其他位置的同品牌店铺未受影响;肯德基等未整改的店铺则被曝出已收到通知但尚未行动。这种“一刀切”的行政指令被批评为形式主义,既未尊重品牌特色,也未充分考虑实际商业需求。 《个体工商户条例》明确规定商户享有自主经营权,包括招牌设计权。三河市的政策被指侵犯商户合法权益,尤其是对中小商户的强制整改增加了经营成本(如蜜雪冰城更换招牌的费用),且未明确补偿机制。此前河北沧州“黑白招牌”事件中,类似争议已导致招牌被拆除和舆论反弹,显示此类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城市管理本应追求整洁与活力的平衡,但三河市的政策被批“以统一取代特色”,导致街道失去商业多样性和吸引力。评论指出,城市美学应包容多元色彩,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去品牌化”。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色招牌是其品牌认知的核心元素,强制“绿化”不仅削弱品牌辨识度,还可能影响消费者体验。 舆论普遍认为,此类政策暴露出城市治理中“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例如,新华网评论强调“整治形式主义需优化考核体系”,人民网则质问反复拆改造成的资源浪费。部分媒体指出,政策制定缺乏公众参与和科学论证,导致执行中矛盾频发。多地已探索更灵活的管理模式,如兰州要求改造中保留商铺特色。专家建议三河市应重新评估政策,明确豁免标准(如品牌影响力、历史沿革等),并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吸纳商户意见,避免“为统一而统一”的形式主义。 三河市的招牌整改事件折射出城市治理中“权力越界”与“管理惰性”的深层问题。政策若仅追求表面整齐,忽视商业生态与法律边界,不仅难以实现“美化城市”的初衷,反而可能损害营商环境与社会公平。长远来看,城市管理需在规范与包容之间寻求平衡,尊重市场规律与民众诉求。
三河市商户招牌变色的根源好像找到了,城管好像不应该背锅。有固安县的网友表示
【255评论】【106点赞】
风过无痕
越穷规矩越多
用户10xxx17 回复 04-11 16:10
我就是三河人,我承认你说的对。
沧浪之水
淫威好大。
用户11xxx79
河北咋就和颜色过不去?
用户10xxx58 回复 04-11 15:02
颜色的事不能商量,大师已经看过了,红蓝黑犯冲不行!
天涯沦落人 回复 用户10xxx58 04-12 00:37
洋鬼子的就可以犯是吧
依然的浪漫
三河禁三色
青哥
该追责了
海啸
目的是什么?
左佐
土霸王
把酒赏雪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也违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