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血糖出现异常,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蒋经国在饮食上却是不忌口,这就让他的并发症出现得很早。 1959年的春天,台北荣民总医院进行了一次高层体检,这次体检的主角正是时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在例行的血液检查中,医生发现蒋经国的血糖值远远超出正常范围。 这个检查结果立即引起了医疗团队的高度重视,因为在当时的医疗认知中,血糖异常已经被认定为糖尿病的重要指标。随后的几天里,医生们又进行了一系列更为细致的检查,最终确诊蒋经国患有糖尿病。 在确诊后的一段时间里,蒋经国开始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早期症状。他经常感到口渴难耐,即使喝了大量的水也无法缓解,同时还伴随着频繁的小便现象。 到了1960年,蒋经国的病情出现了一些变化。除了持续的血糖异常,他开始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医生解释这是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表现之一,建议他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和作息。 1961年至1962年间,台湾地区引进了一批新型降糖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上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使得蒋经国的血糖控制在短期内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药物治疗只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方面。医疗团队反复强调,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那么药物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1965年后,蒋经国在饮食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偏好。他特别喜欢食用高糖分的甜点和高盐分的传统菜肴,这种饮食习惯与他的病情控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在1970年代初期,厨师团队开始尝试改良菜品的制作方法。他们试图在保持食物原有风味的同时,降低糖分和盐分的含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尝试就是引入代糖制作甜点。厨师们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如何用代糖替代传统白糖,并在多种点心中进行测试。 然而这些改良并没有得到蒋经国的认可。代糖制作的甜点虽然降低了糖分,但口感与传统甜点相差甚远,这让他非常不满。 到了1975年,蒋经国的并发症开始明显显现。首先是视网膜病变加重,导致视力持续下降,医生不得不增加了眼科检查的频率。 血压问题也日益严重。当时的医疗记录显示,他的血压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会突然升高到危险水平。 到了1978年,各项并发症进一步加重。除了眼睛和血压问题外,肾功能也开始出现异常,这是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的典型后果。 1980年前后,蒋经国的身体机能已经出现明显退化。长期的糖尿病不仅影响了他的内脏功能,也开始影响到他的行动能力。 在对外场合,蒋经国始终保持着"身体健康"的官方说法。他的医疗团队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要求对其病情保持绝对的沉默。 这种保密程度之高,使得连台湾地区的一些高级官员也不清楚蒋经国的真实健康状况。相关的医疗记录被列为最高机密,只有极少数核心医疗人员可以接触。 1982年开始,蒋经国处理政务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他开始减少外出活动,更多时间在办公室或住所处理文件。 医疗团队为了配合他的工作,制定了特殊的治疗时间表。他们尽量避免在重要会议期间进行医疗处置,同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到了1985年,蒋经国已经需要依靠轮椅来协助活动。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参加重要的政治会议和活动,只是时间大幅缩短。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正处于重要的政治转型期。蒋经国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仍然需要处理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 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蒋经国的身体状况明显影响了一些重要决策的执行过程。他无法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召开会议和进行长时间的政策讨论。 1986年后,蒋经国参加重要会议的频率进一步下降。大部分会议都改为在其住所进行,时间也被压缩到最短。 医疗记录显示,这一时期他的各项并发症都在持续恶化。特别是血压的问题,经常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 1987年底,蒋经国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的血糖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多个器官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 长期的糖尿病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血管病变。这种病变不仅影响了他的心脑血管系统,也造成了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 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的病情发展到了最危急的阶段。由于血管病变过于严重,最终导致了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多年来积累的并发症集中爆发。糖尿病引起的血管脆弱,加上长期的血压问题,最终导致了难以控制的出血状况。 这段时期的医疗记录清楚地表明,蒋经国的离世与其长期以来的糖尿病有着直接关系。多年来的饮食控制不当,加上并发症的持续恶化,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果。
2025血糖最新标准,这些变化你要注意!
【1评论】【1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