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总和彭老总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贺老总绿林出身,讲义气,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4-09 15:49:31

贺老总和彭老总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贺老总绿林出身,讲义气,大老粗,说话直来直去,非常崇拜毛主席。彭老总旧军阀出身,对人对己都很严苛,爱骂人,并不是大老粗,是个很细腻的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次军衔评定,在这次评定中,设立了“大元帅”这一军衔,专门为毛主席准备。 然而,毛主席从未接受这一荣誉,甚至拒绝穿上为他精心制作的大元帅服。 在评衔委员会的讨论中,参照苏联模式设立了这一职务,但毛主席认为穿着大元帅的服装在人民群众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毛主席还认为已经转职地方政府工作的高级干部无需再授予军衔。 在毛主席看来,军衔评定应该主要针对仍在军队服役的人。 他在与其他领导人如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的交流中询问他们是否也希望评定军衔,结果他们纷纷表示不再需要。 在红军时期,毛主席的称呼就因人而异。 周恩来称其为“泽东同志”,朱德称其为“润之”,彭德怀则直接称其为“老毛”,而其他的红军同志则习惯称其为“毛委员”。 随着毛主席在党内外地位的逐步稳固,大家开始普遍称其为“毛主席”。 然而,朱德直到建国前夕仍然称呼毛主席为“润之”。 不同于其他人,贺龙在战争时期就开始以“毛大帅”来称呼毛主席。 贺龙是唯一一个在党内高层中用“大元帅”这一称呼的人。 他总是以一种“江湖侠士”的风范示人。 他与毛主席亲近,所以常常带有轻松随意的称呼,而毛主席每次听到“毛大帅”时,总是会微笑以对。 他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了十大元帅中最具战斗力的一位。 在战场上,他指挥的部队热衷于白刃战,并且他的亲卫部队,如独臂将军贺炳炎。 建国后,贺龙还主管体育工作。 1958年,中央军委举行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参会的将领多达一千余人。 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讨论军队中存在的教条主义问题以及个别将领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会场内,几位将领遭到严厉批判,而其中的贺老总却始终保持沉默。 会议期间,刘帅也成了批判的对象。 刘帅的革命资历不亚于贺老总,但他依然遭到了教条主义的指责。 贺老总对刘帅非常尊敬。 面对这一批判,贺老总并没有发言,而是低头玩弄着自己心爱的烟斗。 此外,萧克将军也成为了批判的焦点。 萧克曾在红军时期与贺老总共同作战。 萧克因其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工作遭遇批评,而贺老总依旧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会议中还涉及了对时任总参谋长的粟司令的批判。 粟司令因极端个人主义问题被批判,而贺老总依旧未作回应。 尽管在王必成等人为粟司令辩护时,贺老总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贺老总之所以保持沉默,并非缺乏判断力或意志软弱,而是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 然而,到了晚年,贺龙却遭遇了政治陷害。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与周恩来一起参与了国家建设。 两人常常并肩工作。 1956年,贺龙与周恩来共同出席了为期75天的亚欧11国访问。 贺龙非常尊重周恩来,他知道周恩来酷爱茶,每次见面前,总是提前准备好多种茶叶供其品尝。 每当周恩来到贺龙家中,贺龙都会提前在门口迎接。 在贺龙患糖尿病的情况下,周恩来经常提醒他保重身体。 1967年,贺龙因被怀疑犯有政治错误而被审查,周恩来急忙将贺龙夫妻接到西花厅保护。 贺龙因环境压迫和精神煎熬,身心俱疲。 然而,形势的变化让周恩来无力保护贺龙,贺龙夫妻被秘密转移到了象鼻沟。 1969年,贺龙在象鼻沟因病去世。 两年后,周总理得知贺龙的去世消息时,他已经身患重病。 在周恩来的推动下,中央重新调查了贺龙的所谓“投降信”一事,最终揭示了这只是一起政治陷害。 周总理为其恢复名誉。 在贺龙去世六年后的1975年,周恩来亲自参加了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 尽管身体虚弱,周总理依旧坚持前往,他深感遗憾,因为未能在贺龙生前保护好他。

0 阅读:628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51

用户17xxx51

1
2025-04-11 10:38

贺老总,真英雄[点赞]

猜你喜欢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