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1995年,被中

小娅说知识 2025-04-09 17:10:57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1995年,被中国收养4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踏上日本国土后,对养父母说出这番寒心话。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盘踞东北的日军匆忙撤离,留下大量遗孤,赵连栋便是其中之一。   当年11月,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准备收菜摊回家,在倒烂菜叶时,发现垃 圾堆里4到5岁的赵连栋。   寒冬中,小赵连栋被冻得浑身发紫、手脚生冻疮,看着太可怜。李秀荣夫妇虽知他是日本人后代,还是狠不下心,把他抱回家抚养。   当时,日本侵华暴行让国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邻居们得知他们收养日本孩子后,纷纷指责。可李秀荣夫妇觉得孩子无辜,为了不让孩子受影响,他们辗转多地搬家。   在他们精心呵护下,赵连栋渐渐长大,有了中国名字,说着一口流利中国话,周围人都把他当亲生儿子。   后来,赵连栋进工厂当了质检工人,经养父母介绍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兴起“认亲潮”,许多当年的日本遗孤开始寻找亲人,赵连栋也动了心思。善良的李秀荣理解养子,带着他回东北寻亲。   很快,赵连栋在哈尔滨确认了自己日本遗孤的身份,他原名野板祥三,亲生父亲是日本军官。   1992年12月,赵连栋奔赴日本寻亲,1994年2月,他带着妻子朱秀英及一家14口人前往日本横滨定居。   走之前,他还对养母李秀荣承诺,会很快回来,还打算在青岛给养母买房养老。   可到了日本后,赵连栋像变了个人,对中国亲人态度冷淡。1997年,李秀荣摔成重伤,托女儿写信让赵连栋回来看看,他却以工作忙为由拒绝。   2001年,李秀荣脑出血病重,嘴里还念叨着赵连栋,他依旧狠心拒绝回国。之后,李秀荣老人常常拿着养子照片暗自落泪,最终带着遗憾离世。   其实,当年日本遗孤问题的产生,和日本政府的“弃民政策”脱不了干系。日本宣布投降后,忙着接走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却对东北的日本遗孤不管不顾。   直到后来,在民间压力下,日本政府才开始逐步出台政策,允许部分遗孤回国。   但这些政策变来变去,一会儿要求找到亲属证明身份且亲属同意才能回,一会儿又把责任甩给亲属。   直到1994年,才推出“自立支援法”,提供一定援助。可这时候,没回国的遗孤已经不多了,而回来的遗孤,因年龄大,很难适应日本社会,融入程度不高。   赵连栋的行为,真的让人很气愤。李秀荣夫妇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他却在找到日本亲人后,忘了本。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和当时日本社会对遗孤的态度有关。有些日本民众,对遗孤及其后代存在偏见,觉得他们本质上像中国人,难以融入日本社会。   赵连栋可能也受了这种环境影响,急于撇清和中国的关系,想融入日本。可他忘了,是中国的养父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份养育之恩,怎能说忘就忘。   相比之下,很多日本遗孤心怀感恩。他们组成感恩团,积极促进中日友好。在一些遗孤心中,中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养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他们用行动证明,人性中善良和感恩的一面不会被磨灭。而赵连栋的所作所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刺眼,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聆听

聆听

1
2025-04-09 18:34

日本种你还指望它还有良心?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