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发言人确认了,104%的关税还是要实施。 2025年4月8日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地震,标普指数跌幅15%,创下历史单日跌幅纪录,苹果、特斯拉这类极其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公司股价也重挫近5%。 这背后正是白宫即将落地的104%对华关税影响,市场恐慌迅速传导至民众生活,超市里洗发水价格一夜之间可能涨到12美元。 普通家庭每年或需额外承担高达5400美元的开销,中西部农民望着卖不出去的大豆一筹莫展。 但是这场关税风暴不是一蹴而就,从2024年起美国就以打击芬太尼、平衡贸易逆差等名义层层加码。 最终在中国拒绝撤销反制措施后,于2025年4月9日把惩罚性关税叠加至骇人的104%。 面对美方设定的4月8日最后通牒,中国没有退让,反而在4月4日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覆盖了农产品到汽车等关键领域,立场强硬。 美国想要通过关税壁垒实现的“脱钩”显得十分矛盾,现实是iPhone九成核心零件仍需中国供应,加税直接推高单台成本约300美元。 F-35战机因稀土供应受限成本上涨18%,就连美国药房里常见的仿制药,其七成原料也来自中国。 这种“越打压越依赖”的局面,加上欧盟对美农产品反征120亿美元关税、日韩加速靠拢RCEP等国际反应,让美国的单边主义策略显得愈发孤立。 中国却正在压力下加速调整,稀土管制、国产大飞机C919获得2200架订单、中芯国际7nm芯片良率突破90%,都显示出其寻求自主和突破封锁的决心。 同时中国也没有大关国门,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比亚迪布局泰国、中欧班列穿梭不息,反而更加积极地和各国开始合作。 看的出来这场博弈已远超关税本身,更关乎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
美国需要中国稀土104%的关税政策并非针对中国所有商品,目前白宫已经放出了明细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