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知否》原著才发现,即使明兰不为盛老太太讨公道,顾廷烨也会查出真相,给盛老太一个公道。 盛老太太中毒时,明兰封了娘家,拷问下人,抓了康姨母,都是瞒着顾廷烨的。因为,明兰做的这些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 明兰做这些,也是抱着被夫家休弃,和娘家断绝关系的准备。甚至,实在无法为盛老太太讨回公道,她就拔出簪子,捅死康姨母。 所以,顾廷烨出现在盛家时,明兰不知是喜是悲,短短分别几日,惊涛骇浪般起伏数回,再见顾廷烨时,倒似隔了一世。想到自己没经同意,便肆意指使侯府侍卫,又是封府又是捉人,闯下大祸,她低下头,“侯爷不是在西郊大营么?” 其实,明兰围封娘家,怒斥生父,强行捉人,诓人,审问,拷打,把顾廷烨也吓了一跳。但是,顾廷烨更希望,在这件事发生时,明兰就派人通知自己。 那样,有自己给明兰撑腰,她就不用独自担心盛老太太的安危,还要和王家人周旋了。而明兰更是关心则乱,如果顾廷烨知道盛老太太突然晕倒,就是明兰不说话,顾廷烨也会为盛老太太讨回公道。 当初,顾廷烨和余嫣然的婚事要说定时,嫣然突然远嫁,让顾廷烨很不满。但顾廷烨知道曼娘带着孩子闹上余府,把余老太爷气的吐血,余嫣然才突然远嫁后,他觉得愧疚。 不仅没把嫣红给自己戴绿帽的事情算在余家人的头上,还干涉西南茶业的市场经济,只为给余嫣然的夫妻做茶引。 被明兰发现后,顾廷烨勒令明兰不许告诉余嫣然。因段成潜待他有恩,他就丢下大肚子的老婆捞他弟弟去了。 对外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救了他嫡子的盛老太太。 明兰有孕时,就开始寻找奶母,是盛老太太觉得不安,在盛家的庄头寻找了奶母,并嘱咐明兰继续寻找奶母,待她生产后,给银钱打发了奶母就是。 当时,明兰觉得盛老太太疑心病过重了,是顾廷烨觉得盛老太太怀疑的有道理,就里外一番清查,竟发觉原先看中的那两个乳母还真有些说不清的。 其中一个奶母,是宫里赏赐下来的,与家里早就断了联系。可是,自从她给明兰做了备用奶母后,就有好心人,帮她和家人联系上了。而那好心人,影影绰绰的指向太夫人的陪房小陈管事。 另一个奶母是良家寻来的,自从她成了明兰的备用奶母,身边的热心人就不断,低价卖给她鸡鸭鱼。在明兰生产前,她高烧不退,还浑身起斑抽搐。 明兰猜测大概是慢性毒药,若是没有提前发作,若是没有盛老太太的未雨绸缪,用了这两个乳母,不拿想象团哥能否保住小命。 明兰浑身发凉,打心底里冒出寒气来。顾廷烨更是生撕了小秦氏的心都有,还有些后悔当初分家时太宽厚了。 盛老太太对顾廷烨有这样的大恩,他的眼里又是揉不了沙子的。不要说,盛老太太给自己养了一个这么好的媳妇,就是为了团哥的救命之恩,顾廷烨也会为盛老太太讨回公道。 所以,顾廷烨与王老太太对峙的时候,冷声道:“姨母做出那等天理不容之事,老夫人心绪不好,我能谅解。可也不该找老实人出气。莫非欺我顾家无人么?” 要知道,盛老太太中毒,是盛、康、王三家的事情。而顾廷烨是盛家的女婿,他不管这件事,也没关系,就是明兰,也不想顾廷烨参与进来。 顾廷烨与王家人对峙时,说的“莫非欺我顾家无人”,就是在告诉王家人和盛家人,我顾廷烨,会为老太太讨回公道,哪怕闹到公堂上,我也不怕。 幸好盛老太太福大命大,在鬼门关走一圈,还能转醒。 于是,顾廷烨对王家人说道:“吾家老太太素来硬朗康健,令嫒下毒后,生生弄垮了身子,掏空了底子。 原本能活到一百一十八,现下只能活到一百零八;原本能听戏看舞,爬山走庙,喜笑颜开的安度晚年,现下却离不得汤药,兴许还终身病痛相伴。这折损的寿数,几十年的欢悦,请问老夫人,姨母该如何赔?
到底欠了多少,实算不清楚。咱们又不知姨母能活几何,总不能提前数年请姨母下黄泉,或是老太太行动不便,总不好真去打断姨母的手脚罢。索性送进慎戒司,三家恩怨就此勾销!” 最后,康姨母被关进慎戒司。 盛老太太也没有落下什么后遗症,晚年非常幸福。 这些都是盛老太太自己积累的福报,养育明兰,把明兰嫁给顾廷烨……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