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老太太中毒时,如兰也为王氏求情,为何大家只骂华兰白眼狼? 不管是剧版还是原著,在盛老太太中毒事件中,华兰为母亲王氏免去宥阳为盛老太太祈福,就让明兰去求长柏。导致大家都在骂华兰是白眼狼。 明兰嫁给顾廷烨后,大家也觉得是华兰为了袁文绍的前途和自己舒心的日子,算计了明兰的婚事。 所以,明兰与顾廷烨成婚后,华兰再也没有出现在寿安堂。 除了明兰,华兰是在盛老太太身边养过一段时间的。在明兰没有来到盛老太太身边时,华兰是与盛老太太感情最深的孩子。 华兰出嫁时,盛老太太给了她一副红宝石头面,还把翠婵给了她。也是盛老太太找来贺老太太给华兰调理身体,教她如何对抗婆母。 相比之下,如兰与盛老太太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盛老太太中毒时,华兰的表现才让人失望。 其实不是这样的。 原著中,如兰陪着婆婆回乡祭祖,只带了小喜鹊,将盛老太太给的翠屏放了假。翠屏的老子娘在盛府。所以,她回到盛家知道盛老太太骤病,房妈妈让她去找了明兰。 明兰赶回盛府,封府,审讯下人,与王家人对峙,直到长柏和顾廷烨回来,她才退居二线。虽然,是康姨母撺掇王氏给盛老太太下毒,但儿媳妇给婆母下毒,总是不光彩的。 明兰封府的行为,传出去,对她的名声也有损。 所以,海氏向华兰和如兰诉说这件事的时候,刻意淡化明兰在此事中的存在和作用,仿佛一直奋战在第一线的是盛紘父子,明兰只是在旁愤怒。 而且,明兰在第一时间封府,没有人给华兰和如兰传话。如兰又问了翠屏,与海氏说的差不多。于是,她们都忽略了明兰。 至于盛老太太,华兰和如兰自然是心疼的,但华兰和如兰为王氏积极求情,也是情有可原。毕竟,盛老太太已经脱离危险,王氏又是她们的亲娘。 不要说华兰和如兰,就是王家也很自信地觉得长柏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而且,事有轻重缓急,王氏要被长柏送走了。所以,华兰和如兰才急吼吼的找上了明兰,想让明兰去找长柏说情。 可以说,华兰和如兰是曲线救国。若是求到盛老太太面前,盛老太太就是心中有气,大概也会忍着不悦原谅王氏。 华兰和如兰都是了解盛老太太的性格的。她们不想让盛老太太为难。所以,如兰在明兰面前提起王氏,口口声声母亲受罚太重,明兰笑了:“五姐姐该去找大哥说呀,太太这事实实在在是他一手定下的。连爹都没说上一句呢。” 如兰自幼就怕长柏,但想起长柏喜欢明兰,明兰和顾廷烨夫妻感情很好,就说道:“不如……叫妹夫去跟大哥说说,侯爷位高权重,大哥哥总不好连他的情面也不卖罢。”
明兰沉吟片刻,道:“五姐姐该先去跟老太太说,毕竟,被下毒至剩半条命,生死挣扎的是她。五姐姐可问问看,老太太现下如何看待想叫她大病不愈的太太。” 于是,如兰熄火了。 因为,她没有那个脸。而华兰也是同意长柏对王氏的处罚的。一来,王氏的确错了,该当受罚,不然盛老太太这罪受的太冤了。 二来,将婆媳俩隔开,数年后再泣泪赔罪,才有捐弃前嫌的可能,总比面上好看,但经年累月的心底忌恨强。 华兰这样想,因为家不是算账的地方。盛老太太就是看在自己姐弟三人,也不会要求王氏受责罚。由长柏出手更好。 长柏对王氏的处罚,说重不重,说轻不轻,刚刚好。就是明兰也很赞同长柏的做法。盛老太太随长柏赴外任时,华兰和如兰都来送行了, 让盛老太太很是欢心。 而且,华兰撮合了顾廷烨和明兰,盛老太太也没有怪她。华兰每次回娘家,房妈妈依旧会拽着翠婵,询问华兰在袁府的近况。 华兰生三胎,海氏生二胎时,赶上明兰回娘家,盛老太太还笑呵呵的:“华儿想明丫头了,如儿也能走动了,回头趁着慧姐儿双满月摆酒,叫她们姐妹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