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新开的生态融合料理餐厅近期因推出包含“大象粑粑”甜品的猎奇菜单引发热议。该餐厅主打“原始雨林体验”,人均消费高达3888元(不含酒水),需提前预约,每周仅开放两天,每晚限一桌12人用餐。 开胃菜需食客亲手剪下盆栽叶片,蘸调料生吃; 后续菜品包括舔食蜂蜜冰块、腐臭味糊糊(模拟寄生花气味)、咸腥味饮品(模仿雨林河流环境),以及竹虫、酸蚂蚁、野鸡等昆虫和野味; 压轴甜品名为“鲜花插在象粪上”,由消毒干燥后的大象粪便碾碎制成,成为争议焦点。 创始人称菜品灵感来自云南雨林生态研究,旨在通过食物分层呈现雨林不同层级的生态特征。 顾客需绕餐厅走动,参观食材展示室、温室,并“登山”至甜品台,全程耗时约3小时; 食物通过电动滑轨传送,水杯和酒杯会在下一道菜前被收走,需快速饮用; 背景音乐与食材匹配(如野猪肉配野猪叫声),用餐环境模拟热带雨林,声光电效果拉满。 人均3888元的价格被网友调侃“沪币计价”,认为远超普通餐饮消费水平; 餐厅定位为“小型博物馆”,强调文化体验而非单纯用餐,吸引追求独特体验的高消费群体。 网友认为这是“人生体验”,满足猎奇心理和社交需求,符合上海高端餐饮市场的多元化趋势; 部分网友质疑其性价比,称菜品“难以下咽”“形式大于内容”,甚至直言“收智商税”。 有体验者吐槽流程冗长、食物缺乏美味,称“抽象到想退钱”。 餐厅采用预约制,厨师需提前准备食材,每周仅开放两天,每晚限12人,强化了稀缺性和神秘感。该餐厅通过极致的场景化体验和猎奇食材吸引眼球,其争议性恰恰成为营销卖点。尽管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与体验不匹配,但其目标客群更看重“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价值。此类餐厅的兴起,反映了高端餐饮市场从“味觉消费”向“感官与社交消费”的转型趋势。
公司楼下餐厅工资
【14评论】【2点赞】
掌柜的
之所以限量12份,是因为傻子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