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中将张轸去武昌劝说鲁道源起义,没想到却被这个人给出卖

历史海大富 2025-04-09 19:23:45

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中将张轸去武昌劝说鲁道源起义,没想到却被这个人给出卖了。当年为了能够实现起义战争,决定好好的劝说一下鲁道源,因为他知道这个人的力量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双方之间能够配合在一起,那么他们的起义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事儿听起来挺简单,但背后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当时正值国共内战尾声,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势如破竹。张轸一看这形势,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再死撑下去没啥意思。于是,他动了起义的心思,想拉上老战友鲁道源一块儿干。为什么找鲁道源?因为这家伙手握58军,战斗力不俗,要是能跟他搭上线,起义这事儿就靠谱多了。可谁也没想到,这一趟劝说没成,反而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张轸这个人,背景不简单。他出身河南普通家庭,早年投身军旅,靠着真本事一步步爬上来。先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又在黄埔军校当过战术教官,教出一堆学生,连蒋介石都挺看重他。1949年初,国民党在淮海战役吃了大败仗,张轸被派去当河南省主席,手底下管着好几万保安部队。到了春天,白崇禧为了稳住华中局势,又给他加了个华中军政副长官兼十九兵团司令官的头衔,还把58军划到他名下。这时候的张轸,手握重兵,位置关键,但他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鲁道源呢,是58军的军长,跟张轸共事多年,关系看着挺铁。两人早年在军中一起打过仗,袍泽情谊不是假的。可问题是,鲁道源这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他早就被蒋介石和白崇禧拉拢,成了他们的眼线,专门盯着张轸。1949年5月,张轸这边起义的念头刚冒头,鲁道源那边就已经接到任务,随时准备给老战友下绊子。 劝说这事儿,张轸也不是瞎冲动。他心里有数,58军要是能跟他一起反水,华中战局肯定会大变样。当时国民党在武汉那一块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解放军南下是大势所趋。张轸觉得,鲁道源跟他这么多年的交情,应该能听他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于是,5月13日那天,他下了决心,亲自跑去武昌找鲁道源摊牌。 结果呢?鲁道源压根没动心。张轸苦口婆心劝了半天,这家伙表面上敷衍着说要考虑考虑,实际上转身就给白崇禧打了小报告。白崇禧是谁?华中军政长官,外号“小诸葛”,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他一听张轸要拉人起义,马上就坐不住了,决定收拾这个“叛徒”。第二天,他就找了个理由,把张轸叫到武汉开会,想趁机把他扣下。 张轸这边也不是吃素的。他手下有个师长叫涂建堂,忠心耿耿,早看出鲁道源和白崇禧不靠谱,劝张轸别去冒险。可张轸太自信了,觉得跟鲁道源这么多年交情,不至于翻脸,又觉得白崇禧跟他共事这么久,不至于下死手。结果到了武汉,白崇禧直接把鲁道源告密的电报甩他面前,张轸才知道自己被卖了。 好在张轸反应快。他嘴上稳住白崇禧,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脱身。离开会议室后,他没走大路,直接让司机开小路跑到金口河边,跳河游了过去,总算捡回一条命。5月15日,他回到部队,二话不说发动起义,带着手下投了解放军。这一下,武汉的国民党守军彻底慌了,白崇禧也只能收拾包袱跑路。 鲁道源的下场就惨了。他卖了张轸,以为自己能得点好处,可没想到解放军很快就把他列为追捕目标。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带着残部跑路,躲都躲不掉,被乱军打死在山沟里。白崇禧呢,逃到南方后还想撑一阵子,可大陆局势越来越糟,最后只能退到台湾,晚年过得挺憋屈。涂建堂倒是跟着张轸投了新中国,后来在解放军里干得不错,算是个忠义之人。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人性博弈。张轸冒险劝说,是真想为新中国出力,可惜看错了人。鲁道源为啥出卖他?有人说他是死忠国民党,觉得跟着蒋介石还有翻盘的机会;也有人说他就是怕担风险,宁可当白崇禧的狗腿子保命。可不管咋说,他这一手告密,不仅坑了张轸,也把自己搭了进去。 张轸这边,起义成功算是翻了盘。他靠着自己的果断和智慧,把一场危机变成了机会,给解放事业加了把劲。回头看,白崇禧的算计和鲁道源的背叛,其实都挺短视。国民党那时候已经是个烂摊子,他们再怎么折腾,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往前滚。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