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国军92军军长黄翔去找上司侯镜如说:“我们应该给弟兄们寻个出路,否则就要和廖耀湘同样的下场了。” 早在大半年前,北平地下党就派人来到塘沽,对驻防这里的92军,进行策反工作。地下党特意选派塘沽警备司令兼92军军长侯镜如的外甥李介人前往塘沽,负责往来联络工作。 侯镜如对率92军起义,是有意向的,但在塘沽就地起义,是不现实的,塘沽驻军,除了92军外,还有87军、独立95师,后两支的部队长,都是老蒋的嫡系将领。 辽沈战役打响后,老蒋一纸任命,将侯镜如提拔为17兵团司令官,命他赶赴葫芦岛,指挥各部队攻击前进,解除锦州之围。而这时的92军,已移防北平,军长黄翔既是侯镜如的黄埔学弟,也是好友和亲信。 北平地下党负责人让已在92军担任军需官的李介人,全力去做黄翔的工作,争取92军起义。 辽沈战役后,东北解放军出关在即,北平城内的国军人心惶惶,黄翔专门赶去塘沽,询问侯镜如的意见。 侯镜如说:“驻防塘沽有个好处,就是便于从海路撤退,不过,北平的部队,就没有这个便利了。” 侯镜如这是以言语暗示黄翔,应该提前寻找后路。 12月,新任92军21师师长张伯权,接到华北“剿总”总部命令,让所部担任永定门至左安门一带城垣的防守任务。 张伯权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他走了军务局长俞济时的关系,有了调任南京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他之前是侯镜如的参谋长,在赴师长任前,侯镜如叮嘱他要把部队带好,给大家谋一个出路。 经过反复考虑后,张伯权放弃了去南京,决定留下来和92军共进退。但是,留下来的张伯权却很茫然,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一天,李介人神色匆匆地来找张伯权,说有一位重要的 “好友” 邀请他前往前圆恩寺侯镜如的家中见面。 张伯权到后,发现这个“好友”是北平地下党的薛成业。薛成业和张伯权进行了长谈,消除了张伯权的思想顾虑。 见张伯权愿意起义,薛成业说:“92军要想成功起义,你们军长黄翔的态度至关重要,希望张师长能去探一探黄军长的口风,做一下工作。” 张伯权说:“黄翔的军长的职务,是侯镜如越过傅作义,直接写报告给蒋介石争取来的,当时还惹得傅作义老大不高兴。只要侯镜如不反对92军起义,我想黄翔是不会有异议的。” 随后,李介人与张伯权一同前往王府井梯子胡同黄翔的家中。三人围坐在一起,先是闲聊一番,过了一会后,张伯权试探的问:“黄军长,如今这局势,咱们得为弟兄们想想办法了。你看,走起义这条路,可行得通?” 黄翔微微一怔,转而笑着说:“看来张师长已经被拉了过去,既如此,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起义,是为弟兄们谋出路,也是顺应大势,我同意。” 北平地下党负责人考虑到,在陈继承走后,新任北平警备总司令李文,和从热河逃入北平的石觉,掌握了城内“中央军”大部分的指挥权,这两人反对起义,对黄翔已有警惕。因此,地下党负责人让李介人转告黄翔,要提防李文、石觉向老蒋告密,在起义成功发起前,没有特殊原因,不要轻易离开军部,也不要去参加李文、石觉等人的宴请。 平津战役打响后,解放军派代表季鸿秘密来到北平,和黄翔等人商议起义的具体事宜。为了给季鸿提供掩护,黄翔让张伯权在21师给季鸿安排了一个职务。 在和塘沽的侯镜如秘密联络,征得同意后,黄翔派参谋长宋铨夏与季鸿以外出侦察军情为名,前往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部驻扎地马驹桥,联系起义的具体事项。 萧劲光司令员等人热情的接见了宋铨夏、季鸿,在了解了92军的情况后,让他们回去转告黄翔,92军和解放军停止交火,并准备起义事宜,可在合适的时候,将部队带至解放区。 黄翔认为,若能让侯镜如在塘沽也一同起义,那么意义更大、影响更广,他让李介人即刻去塘沽。 几天后,侯镜如从塘沽给黄翔发来密电,大意是:李介人已安全抵达塘沽,情况一切顺利。我们可以以17兵团为主力,撇开傅作义,在平津一带举行起义。 这个消息让黄翔、张伯权等人信心倍增,他们加紧筹备起义事宜,只等时机成熟,便一举发动起义。 然而,局势发生了变化,傅作义决定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的参谋长李世杰在与黄翔、张伯权交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都知道,你们92军已先走了一步。” 可以看出,傅作义对黄翔、张伯权等人与地下党、解放军暗中联系,其实是知情的,只是没有说破,也没有采取行动。 最后,因北平和平谈判达成了协议,解放军取消了让92军单独起义的计划,改为与傅作义的部队一起接受改编。 北平解放后,92军所部以师为单位,分别并入解放军杨成武的第二十兵团所属各军之内,军直属部队分别并入解放军直属单位 。 92军在移防北平时,在塘沽留了一个新兵师。塘沽的国军从海路撤离时,这个新兵师去了福州。福州解放时,该师阵前起义。至此,92军官兵完成了全部起义、加入解放军的历程。
1948年11月,国军92军军长黄翔去找上司侯镜如说:“我们应该给弟兄们寻个出路
国际大碗说
2025-04-09 21:39:02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