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电影史 戈达尔谈《阿尔法城》的拍摄手法、灵感与演员。
我从虚构开始,经常以类似纪录片的手法去处理虚构的剧情。《阿尔法城》百分之百是一部虚构的故事片,也确实以“我爱你”收场,在片中我们能听到小提琴的声音,以及之类的东西。同时,这些又完全是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去处理的。我们不隐藏任何东西,影片是在当时的巴黎拍摄的,诸如此类。这部影片非常像纪录片,但情节完全是虚构的,类似漫画。我本人相当喜欢漫画,因为漫画要比电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手和笔有时要比电影更自由一点,当然还要加上天赋。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帕尼奥尔或卓别林一样,拥有一座个人专属的摄影棚。卓别林除了才华横溢,还拥有自己的摄影棚,所以才能那么成功。他每六七年才拍一部电影,所以有充裕的时间去把片子拍好。其实,花六七年时间拍一部片子算是正常的。重起炉灶和搭建大型场景都需要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犯错误,需要做很多研究,找很多人,有时确实需要很多人,而不只是一小群人。我为了生计常身不由己,得在车库或工作室的一角工作。在这种工作条件下能做的事也就比较有限。老实说,片中的“阿尔法 60”并不是什么超级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只是一台下面装了照明设备的飞利浦电扇,才花了我三美元。至于声音,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才找到一个声带开过刀、刚刚重新学会说话的人。像这种事就需要花时间去做,急不得。有时候还要有时间想点子,而且点子不是光想想就能有的,必须通过工作实践。我一直希望能够继续做一些我所谓的电视作品,或一些接近新闻工作的作品。这种新闻工作与一般的不同,因此,我常常觉得非常孤单,经常得和别人斗争,最后搞得精疲力竭。我想根据从前获得的视听新闻工作经验,用稍微不同的方式,也就是用一种异于好莱坞经典电影的方式去拍新的剧情片。不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像音乐家创作一首交响乐,或画家作画。
有关这一点,我已记不得了……我拍过的电影并不多,这让我觉得很讶异,而我现在会把它们搞混。我拍的电影不多,总共才二十几部,就算二十部吧。我看过拉乌尔·沃尔什的回忆录,他总共拍了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部电影,他写道:“我已记不清这一部是第七十还是第九十部。”我虽然才拍了二十部电影,结果却和他一样记不清楚这是第七还是第八部电影,仿佛在谈第七十或第九十部电影一样。不过,我记得《阿尔法城》这部电影,只是我记不清它是在《狂人皮埃罗》之前还是之后。这是一部黑白片,所以应该比《狂人皮埃罗》拍得早。不过,这样推算也不太对,我记得《男性,女性》也是黑白片,却是在彩色片《狂人皮埃罗》
之后拍的。
《阿尔法城》这部片子源于某个制片人的提议,当时他问我:“你想不想和埃迪·康斯坦丁合作?”康斯坦丁曾是法国侦探片影星,不过在我开始拍电影时,他已经过气了,或者说不再拍片。关于这件事,我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就像是把西部片中骑在马背上的主角放进一辆汽车中,安排他在某地出现,然后就是布置、虚构、演戏,我认为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兴趣并不在于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所占的地位,而是从我在这条星河中所处的位置出发,尝试去了解我作为其中一滴水的这段历史,看看这条河的流向变化。我身为其中的一滴水,当然有理由来谈谈这条河。这部片子开始时,观众并不知道片中的埃迪·康斯坦丁是何方神圣,他出现后,观众才慢慢从他和其他角色的对话中认识他。就像在西部片《赤胆屠龙》中一样,有个陌生人从外面走进一家酒吧,一路走到吧台,我是说这些情节千篇一律,没什么内容。他来此地进行一项调查,随后就离开,他在调查期间会碰上一些阻碍。所有的西部片都如出一辙,都会有一名警长来到一家酒吧,为了找一名通缉犯,经过一番波折后将其带走。影片的长度相当于寻找犯人的时间,或带走犯人的时间,或在两者之间。在这部片子里,情节也是差不多的,有一名来自所谓外部世界的警长,他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又走了。
在《阿尔法城》中,埃迪·康斯坦丁并不符合好演员的一般定义,他在片中像块巨石般晃来晃去,一点也不像雅宁斯那种演员。而安娜·卡里娜是北欧演员,她的表演风格比较像默片时代的演员,虽然全身都在演戏,却没有丝毫内心戏。但她觉得自己是在表演内心戏,或许我不该如此强调这一点。我发现如今的演员之所以如此演戏,其实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不能说他们不会演戏,他们只是不再有机会去学习如何演戏罢了。一般而言,演员刚出道时的演技比结束演艺生涯或成为大牌明星时要好,因为知名度越高,戏就演得越少。付给大牌明星上百万美元的片酬,只是为了取得为他们拍照的权利而已。导演这样做了之后就有权拍他们,然后再把这些照片摆在电影院,这是整个电影系统的要求。说来奇怪,大牌明星,最知名的那三四个影星,比如美国的特拉沃尔塔和罗伯特·德尼罗,都是意大利人。我想除了临时演员外,现今演员的演技都不如默片时代的演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次要演员的演技通常比大牌明星杰出,影片的质量有赖于这群人的演技,但是现在……只剩下临时演员了,这些小演员仍然在演戏,由于某种巨大的差异,他们就仿佛昔日的电影明星。假如你叫一位专业的临时演员来演戏,他会演得非常……就像雅宁斯在演《浮士德》一样。对此,有人会说“演技太差”,但是好是坏我并不知道。不过我想现今的电影有太多的对白,真正的表演部分却严重缩水了,因此,我想很少有演员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从而帮助和参与场面调度或对白创作。电影导演在开拍前会和对白作者或编剧稍做讨论,却从来不会与演员一起讨论剧本内容。通常都是先写好剧本,再给演员指派角色,就像上帝先写好《圣经》,然后再把某个角色分派给摩西,把某个角色给另一个人一样……电影就是这么拍成的。这是《圣经》,是律法,是最具权威的东西。这种事常令我不安,所以我很容易谈论起这样的事情,而真正的电影史应该能揭示人类社会在历史中经历的时刻。
【全网首发】《电影的七段航程:戈达尔论电影》正在深焦DeepFocus独家售卖中,扫描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收听播客】“小宇宙”或“喜马拉雅”搜索深焦DeepFocus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