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9岁女孩父亲突然失踪,母亲带着7个子女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为了填饱

旅行的手語 2025-04-09 23:30:35

1956年,一9岁女孩父亲突然失踪,母亲带着7个子女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为了填饱肚子,女孩厚着脸皮到同学家借粮,直到天黑也没回来,母亲着急之际,突然听到声音,转头一看,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女孩叫刘玉铃,出生于1947年,河南安阳人,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6个弟弟妹妹,父亲是石油公司的一名司机,母亲没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们。 1956年,父亲被调到郑州工作,全家人也跟着一起搬迁,刘玉铃插班到当地一所小学,上二年级,很快和她的同桌白木云成为好朋友。 父亲那时经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不料,一次出差后,竟然一个月都没有回来。 母亲找到父亲单位,单位马上给父亲出差的地方发了电报,然而,对方回复说根本没见到人。 母亲一下子慌了神,家里顶梁柱不知所踪,留下他们娘几个没了收入,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没办法,母亲只好每天拿着碗去邻居家借一点面,熬成稀糊糊给孩子们充饥。 可渐渐地,邻居们也无力相助了,他们那一片只有10几户人家,都是石油公司的,每人每月只有18斤的口粮定量。 每到半夜,刘玉玲常常被饿醒,她就看见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偷偷抹眼泪,心里也跟着难受,不停地呼唤父亲赶紧回来。 有一晚上,弟弟妹妹们也被饿醒了,母亲就调了碗盐水让他们喝下,安抚着睡觉,第二天一早,又出去四处借钱借粮。 母亲一直没有回来,弟弟妹妹们饿得直哭,刘玉玲就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摘了满满两兜槐叶煮给弟弟妹妹吃。 那时,她不知道,槐叶是有毒的,所幸没有酿成大祸。 眼见着弟弟妹妹们不闹了,她饿着肚子去上学,课间时,同桌白木云看到她饿得头晕眼花的样子,递给了她一块黑乎乎的花生饼。 她咬了一口,那味道太香了,想着家里的弟弟妹妹,她舍不得吃,就把饼藏进了书包里。 白木云看穿了她的心思,又掏出两块饼给她。 从那以后,白木云常常带着花生饼和黄窝头来分给她,这份纯真的友情,成为了刘玉玲最温暖的记忆。 眼看着家里又揭不开锅了,母亲想到了白木云家。 因为白木云是当地人,有地可以种粮食,母亲便让女儿去和白木云说说,借点粮食回来。 刘玉玲鼓起勇气,跟着白木云回家借粮,她忐忑地对白母说:"阿姨,我妈妈说,能不能先借一点黄面,月底还您20斤大米?" 白木云的父母二话不说,让她在家玩,两人就去磨坊磨面,磨了大半天。 天都黑了,刘玉玲一直没回家,母亲急得跑到院子外面去找。 突然,她听见女儿的声音:"妈,我回来了!" 母亲转头一看,只见女儿和一对母女拉着一车的粮食和蔬菜走了过来。 看着这些救命的粮食,母亲激动得泪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声感谢。 白母连忙扶起她说:"别这样,以后有啥需要你就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家又断断续续地送来几次粮食,一家人总算度过了最难的时候。 7个月后的一天,刘玉铃远远看见一个人影向她走来,她突然高兴地大喊:"妈妈,爸爸回来了!" 母亲从屋里冲了出来,愣了一下,就扑过去对父亲又抓又挠,哭着大喊:"你到底去哪了!" 原来,父亲出了车祸,幸好被一对老两口救下,留他在家里养伤。 直到他能下地了,这才急着赶了回来,看着妻子和孩子们,父亲泪眼朦胧地问道:"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们是怎么过的呀!" 母亲将这些日子的酸甜苦辣一一道了出来,得知白家雪中送炭,父亲也是感动不已。 他回到单位,说明了情况,单位也给他补发了工资。 第二天,父亲就到街上买了大米,点心,月饼等,带着母亲和刘玉铃一起到白家当面感谢。 刚到村口,夫妻俩就双双跪地叩谢,头都磕出了血。 村口有人认出了刘玉铃,连忙跑到白家召唤,白木云的父母赶了过来,这才把他们扶了起来。 从此以后,每逢出差回来,父亲总要先去看望白家,两家人像一家人似的。 1961年,刘家搬到了市区,父亲仍然经常开着车回去探望。 后来父亲去世,母亲腿脚不便,刘玉玲也去了安阳工作,两家人的联系就越来越少。 1977年,刘玉铃到郑州出差,母亲和她念叨着白木云一家,说这些年也没见过面了,想要去看看他们。 哪料,刘玉铃找到白木云家原来的村子时,瞬间惊呆了,这里早已没了原来的样子,变成了一片机场。 她只好托同学,朋友四处打听,可一直也没有任何音信。 几年后,母亲离世,临终前,她拉着刘玉铃的手说:"铃啊,你一定要找白家,他们是咱家的救命恩人啊,这份恩情咱不能忘!" 刘玉铃含泪点头,每当她看到黄窝窝头时,就会想起当年的好姐妹。 2019年,刘玉铃已经72岁了,她终于在《等着我》节目组的帮助下,找到了日思夜想的白木云。 两位老人相拥而泣,五十五年的思念全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

0 阅读:199
旅行的手語

旅行的手語

爱生活 爱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