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批特朗普以为能给世界立规矩巴西总统卢拉对特朗普“给世界立规矩”的尖锐批评

宇宙中的小星星 2025-04-10 00:26:05

巴西总统批特朗普以为能给世界立规矩巴西总统卢拉对特朗普“给世界立规矩”的尖锐批评,揭示了全球南方国家对美国单边主义的集体愤怒,也折射出国际秩序正在经历的深刻重构。这种批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关税核爆”政策引发全球反弹的缩影,其背后是多重利益博弈与历史教训的交织。

一、卢拉的“三记重锤”:从规则挑战到历史镜鉴

1. 多边主义的捍卫者

卢拉在圣保罗的演讲中,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作“操控超载巨轮的鲁莽船长”,指出其本质是“将美国意志凌驾于近200个国家主权之上”。这种批评直指特朗普政策的核心矛盾:一方面宣称“美国优先”,另一方面却要求其他国家遵守美国主导的“新贸易秩序”。卢拉援引里根和撒切尔时代的自由贸易理念,强调“贸易规则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实际上是在呼吁回归二战后建立的多边主义框架。

2. 南方国家的代言人

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下承受直接冲击:美国对巴西大豆加征10%关税后,中国立即将采购量提升至3200万吨,而美国对华出口暴跌85%。这种“替代效应”使卢拉有底气代表南方国家发声。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全球南方国家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并宣布巴西将与阿根廷、南非等国共建“资源反制联盟”,对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

3. 历史教训的警示者

卢拉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类比,指出两者都试图通过“经济孤立主义”转嫁国内矛盾,最终却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0%。这种历史镜鉴具有现实意义: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若美国84%的关税持续,2025年全球贸易额可能减少2.1万亿美元,相当于损失一个“德国经济体”。

二、巴西的“组合拳”:从法律反制到战略转型

1. 立法层面的“精准打击”

巴西国会在4月2日通过《经济互惠法》,授权政府对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采取“阶梯式反制”:

- 第一阶段:对美汽车、飞机等产品加征25%关税(4月10日生效);

- 第二阶段:暂停美国企业在巴税收优惠(5月1日生效);

- 终极手段:对波音、美孚等企业实施“不可靠实体清单”制裁。

这种“分层威慑”策略既避免全面贸易战,又精准打击美国核心产业。

2. 贸易格局的“去美国化”

巴西加速推进“东向战略”,与中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 农产品:2025年1-3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42%,占中国进口量的78%;

- 能源: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海油达成协议,未来五年对华原油出口量增加50%;

- 科技:华为在巴西部署8000公里5G光纤,覆盖亚马孙雨林80%的原住民社区。

这种“资源-技术”互补模式,使巴西对美贸易依赖度从12%降至8%。

3. 多边机制的“再激活”

作为2025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推动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东盟自贸区”,并联合印度、南非发起“全球贸易仲裁联盟”,试图在WTO框架外构建新的争端解决机制。这种“另起炉灶”的策略,实质是对美国破坏多边主义的直接回应。

三、全球连锁反应:从盟友“背叛”到体系崩塌

1. 西方阵营的“离心力”

欧盟对美260亿欧元商品加征25%关税,法国将波本威士忌关税提高至50%,直接冲击肯塔基州共和党票仓。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征收25%报复性关税,迫使密歇根州零部件企业关闭14家工厂。这种“盟友反噬”现象,暴露了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致命缺陷——牺牲盟友利益换取短期政治资本。

2. 南方国家的“觉醒”

阿根廷宣布对美小麦出口提价15%,并与中国签署人民币结算协议;沙特阿拉伯考虑用人民币计价石油贸易,动摇美元霸权根基。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拉美国家在巴西倡议下成立“数字支付联盟”,计划发行统一的区域数字货币,减少对SWIFT系统的依赖。

3. 美国内部的“撕裂”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美国社会强烈反弹:4月5日,全美50个州爆发1300场示威,汽车工人与港口工人结成“失业同盟”,前者因关税失业,后者因出口下滑收入锐减。这种社会矛盾正在转化为政治危机: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关键摇摆州下降8个百分点,共和党中期选举前景堪忧。

四、历史轮回:保护主义的“死亡螺旋”

1. 经济代价的“雪球效应”

美国104%的综合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上涨30%-50%,家庭年均支出增加5000美元,相当于对中产阶级征收“隐形人头税”。更致命的是,中国对镝、铽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F-35战斗机生产线因原料短缺面临停工,直接威胁美国国防安全。

2. 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美国车企70%的稀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中方出口管制导致特斯拉Model Y生产线停工,弗里蒙特工厂裁员9000人。讽刺的是,底特律三大车企为规避关税将生产线迁至墨西哥,但当地电力成本是美国的2.3倍,最终导致每辆汽车成本增加4200美元。

3. 美元霸权的“根基动摇”

巴西与中国达成人民币结算协议,印度与马来西亚实现卢比-林吉特直接交易,沙特阿拉伯考虑用人民币计价石油贸易。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动摇美国金融霸权: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从2024年的88%降至2025年的79%。

卢拉的批评不仅是对特朗普个人的抨击,更是对整个“美国治下和平”(Pax Americana)秩序的挑战。历史证明,任何试图通过关税“给世界立规矩”的霸权国家,最终都将被全球化浪潮吞噬。当前的关税战不过是旧秩序崩塌的前奏,而新的国际治理体系正在“全球南方”的联合行动中悄然成型。正如卢拉在演讲中所言:“当一艘巨轮超载时,真正的船长不会挥舞皮鞭,而是会倾听所有乘客的声音。”

0 阅读:0
宇宙中的小星星

宇宙中的小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